2年前,因为罗胖的推荐,我把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买回了家。当时的我以为时间管理,应该是教我在区分了事情的重要性、紧急性之后,把记事本上列好表,一项一项去完成。拿到手之后,却发现和我设想的完全不同,作者在开篇就表明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因为时间无法被管理,所以他用整本书讲效率、讲思考、讲积累。坦白的说,当时的我对效率、对自律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在匆匆翻阅了几页之后觉得索然无味,这本书也就被束之高阁,一直没有看完。
本周去上海出差,往返的高铁上我把这本书阅读了两遍。我惊讶于自己的变化 ,感觉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书中那些晦涩的理论突然通俗起来。我忽然很钦佩作者,钦佩他的渊博的学识,钦佩他严谨的逻辑前面。同样是讲人生效率和自我实现,加速是一个卓越的30岁女性的奋斗感悟,把时间当作朋友则是一个通古博今的大叔,对自我管理、对思维逻辑、对学习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
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日常生活里,我们见过太多人把没有时间作为自己不去努力、无法获得成功的理由和借口。我们也见过一些人,善于化解各种压力,从容地享受生活,并总能有所成就。每个人从内心都渴望这样的人生,于是我们打开时间管理的书籍,往往是希望能到一条捷径,轻松地通往成功。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从时间管理开始解决问题,只是徒劳 ,甚至会引导我们走上又忙碌又懒惰的歧途。没有人因为擅长管理时间,获得25小时一天的人生,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相信世界上鲜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是坚定目标,合理规划,提升效率,深信积累的力量。
一个人的心智,是他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反思能力是人类区别与其他物种的关键能力之一。被大脑控制还是控制大脑,则是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遇到事情之后,依据本能立刻做出反应,是被大脑控制;运用大脑对事情进行分析,做出尊重情形和尊重自己的选择,是控制大脑。不做大脑的奴隶,就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摆脱本能的反应,做大脑的主人。
心智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和人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也正是因为积累的速度不同,最终有了天壤之别。而强大的心智力量,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宏伟的格局,帮助我们摆脱能力的局限。
与时间做朋友
人人都期望速成,希望自己的欲望立刻得到满足是人的天性,这也是那些《21天成为写作高手》《三天学会C语言》《三招搞定客户》等书籍畅销的原因。快餐文化的盛行,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信,成功靠的是运气和方法,而不是积累。反观我们的周围,并没有人因为只坚持了21天的写作训练就成为了文坛巨匠,更没有3天就学会签单技巧的销售冠军。通往成功的道路之上,没有捷径,只有交换,用努力和汗水去换经验和成功。
既然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那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马上摆脱现状。大多数的人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看不到回报,所以放弃对目标的追逐;因为无法平静理智地接受“资源稀缺”,所以逃避现实,好高骛远。成功的人,不是摆脱现状,而是与现状共处。有什么就用什么,擅长什么就用好什么,不在意外界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让自己置身于良性循环之中,时刻保持着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