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王昌龄撰《诗格》:《直斋书录解题》斥为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断称“鄙俗”
@铁山青士[辑订]
《诗格》(又名《王少伯诗格》)一卷,《诗中密旨》一卷,旧题唐王昌龄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九五集部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提要曰:“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诸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杼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又卷一九七集部诗文评类存目《吟窗杂录》提要曰:“前列诸家诗话,惟钟嵘《诗品》为有据,而删削失真,其余如李峤、王昌龄、皎然、贾岛、齐己、白居易、李商隐诸家之书,率出依托,鄙俗如出一手。”然日人遍照金刚之《文镜秘府论》多有称引,可知此书确系唐人之作。
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曰:"《新唐书·艺文志》文史类载王昌龄《诗格》二卷,至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即改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一卷,斥为伪书。但《文镜秘府论》地卷《论体势类》(十七势),南卷《论文意类》最前所引或曰四十余则,皆疑为真本王昌龄《诗格》的残存。"据此,有学者以为:王昌龄《诗格》和《诗中密旨》伪中容或有真,似不宜完全断为伪托。
附录
《诗格》有见议论三则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拘束,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
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如无有不似,仍以律调之定,然后书之于纸,会其题目。山林、日月、风景为真,以歌咏之。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其象也。
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闻于耳,见于目,录于纸。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诗人用心,当于此也。
——旧题唐王昌龄撰《诗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