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和好友吃饭,便谈起了彼此近况。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比较尴尬的时期,毕业半年,工作刚刚起步,没有存款,却有着一堆的烦恼。
我们都是山区长大的孩子,大学读着普通的二本院校,选择了烂大街的专业。和她不同的是,她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去了外省,就业也选择了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我,自出生以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山区。
毕业后再见面的话题,也就不再是校园里无关痛痒的八卦,比如谁恋爱了,谁分手了。更多的是,有没有继续进修,工作的城市,单位,薪资。朋友最近比较苦恼,大概这是很多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的都会遇到的问题。
家和工作,无法权衡。
中国的父母,特别是中国小城市的父母,大多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那些四年前到处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的孩子考上外地211,985的家长们,在四年后毕业季到来之前,就张罗着到处找关系,左哄右劝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来小城市,做个公务员,进个国企,安安稳稳结婚生子,度过一生。
因为她们认为,在北上广深,没有背景,没有财力,没有人脉,哪怕奋斗二十年,也很难立足,且不说能不能买房,甚至连户口都很难拿到。
的确,在中国,房子和户口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是深圳户口,当年我的高考分数就能上深圳大学,而我的户口是山区小城市的户口,就需要多20分才能上深圳大学。这么多人花费青春,拼死拼活地要上一个深户,大概也能够理解了。至少在我高考这事上,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分数,我输给别人的,不是能力,而且户口。
只是,大多数去了大城市读书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回来小城市生活了。也许很多人知道,自己在大城市里只是在假装生活:跨区上班,拥挤地地铁,没日没夜的加班,没有达到预期的薪水,昂贵的房租,快节奏的压力……但是许多人还是愿意留在大城市,发达的商业化,众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舞台,优秀的人……
哪怕有些人在北上广郊区住着狭小的单间,也不屑于小城市里宽敞地小区房。以往逢年过节会听到在外上学的朋友回来述说着小城市种种落后:没有化妆品装柜就算了,平价一点的zara、h&m也没有,就连星巴克喜茶都没有,都不知道你们逛街能买到什么…
或许,她们留在大城市打拼,也有这样的原因吧。当自己以往生活的环境充满着各种潮流与便利,去过更发达,更明亮,更好玩的地方,便再也看不上小城市静谧的街道,堆满了广场舞大妈的河边,和具有年代的商厦了。哪怕他们有些人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拿不到户口,甚至一辈子也买不起房,都不介意。
其实,在哪里工作,怎样的生活,那有什么对与错。父母执着要孩子回来小城市,一半是担心,一半是自私。怎样选择,还是看自己。
在这个非常看中户口和房子的中国,年轻人也应该活出这个年代的活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