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生活里充满无数个罗生门事件,即使亲眼所见,也未必是事实。
1950年的这部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道出了人性虚伪、复杂的一面。
电影场景并不复杂,缓慢的节奏,看惯了大片后再欣赏这类影片很是不习惯。
影片讲述了一个武士和她的妻子,路遇强盗,妻子被强暴后,武士死亡的离奇故事。
然而三个人的描述却各执一词,让案件的调查扑朔迷离,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强盗口中,妻子在被绑的丈夫面前被侮辱后,教唆强盗和武士互相残杀,俩人大战二十三回合,用长剑把武士杀死,把自己描述成勇猛的斗士,他没有否认杀人。
在妻子口中,她是被侮辱后遭丈夫鄙视的可怜女人,是一个完美受害人形象,丈夫用短剑自杀身亡,与之毫无关联。
而丈夫借助巫师的描述是,妻子被侮辱后背信弃义,教唆强盗杀了丈夫,以免败露她的丑事。结果反遭强盗不耻,问武士“你想怎么处理她”。最后妻子逃跑,武士用短剑自杀而亡。
在暗处目睹了一切的樵夫,为了隐瞒自己拿走短剑的事实,他的说辞是,妻子被强暴后,教唆两人战斗作出决定跟谁,遭丈夫取消,不会为这样一个女人拼命,两个男人开始惺惺相惜,唾骂女人贪生怕死、没出息。女人也不再掩饰,受够了武士的懦弱无能,以为强盗能解救她,没想到也是废物。
两人的打斗场景如同嬉闹一般,杂乱无章,同强盗描述的英勇打斗完全不同。
强盗想树立自己高大威武的形象,即使是杀人犯也要英明远播。
妻子想掩盖自己阴暗恶毒的一面。
武士也有不为人知的懦弱无能的一面。
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
和尚从一开始“我还是相信人的”,到“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
影片的最后,在罗生门外,大雨已停歇,一缕微光浮现,樵夫抱着婴儿远去,我相信他是抱着一颗歉疚之心,想做些补偿。
每个人都有树立“人设”的需求,在伪君子与真小人之间,我当然偏爱真小人。
之所以捧得越高摔得越狠,是人们意识到在被欺骗后的报复性补偿,这就是代价。
现实中的罗生门事件也层出不穷。
大学时期,我的两个室友曾因宿舍检查,整理的问题发生矛盾。
事后一个人说,她说我是一坨屎。
另一个人,避重就轻,说她没打扫干净。
未必需要谎言,仅就其中的部分内容放大化,就能让人转变立场。
虽然这部影片描述了人性的阴暗和虚伪,但更多是让我们抱有更多希望,人性的善良与光辉也在闪耀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