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这个话题,一直是我感兴趣,也是一直关注的话题。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也拥有着属于人类独特的感情与感情经历。下面是一些我的主观看法,仅供参考,没有必然性与普遍性。
一、喜欢与爱
高中时期,初入青春期的我,对于感情的认识,很模糊,也很美好。尤其在分不清喜欢与爱的情况下,在心里偷偷藏了一句,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这句话一直陪伴着我到现在,随着阅历的丰富,对这句话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初时,直于感性肤浅的认识,没有阅历的加工与参考,只是单凭感觉的喜欢着这句话。现在回首再看,便会发现喜欢与爱是两码事,两者之间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只是这两个词在我们脑海里出现的次数最多,再加上我们的经历体验的加工,喜欢与爱就有了新的联系,至于是否在逻辑上说得通,也没有人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较真了,以至于我们常常把喜欢与爱弄混淆。
喜欢本身是什么?爱本身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伟大的难题。比起两者本身,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喜欢与爱的内容,或者说两者之间的判断标准与联系区别。
这两者的内容,是很个人的东西,因人而异,这和我们人类的认知模式有关,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康德哲学。仅仅了解康德哲学一点点,就被康德的魅力所折服。不仅仅在于康德那精确到秒的自律生活,更在于康德哲学的魅力,非常有意思。我喜欢康德哲学,也爱康德哲学。这时候的喜欢与爱,没有很明显的区分界限。
喜欢与爱,是种很美好很美妙的情感体验。我不太想让自己一直活在条条框框里,然后让自己生搬硬套。最后,把自己那仅剩不多的喜欢与爱,挤出了我的生活。
喜欢与爱,在于感情的深浅以及共同经历的深浅。我也不知道我所说的是否正确,至少喜欢与爱,被喜欢与被爱,这种美妙的体验与经历,让我更温柔,也更宽容的爱着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美好的世界。
而最可怕的莫过于打着喜欢与爱的旗号,隐藏自己的欲望,以达到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对人性持悲观态度,人性也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二、家人与亲情
小时候,最先学会的四个字是“我爱我家”,那时候对于家人与亲情的经历也很模糊。
现在长大了,想法也更深刻了。家是什么?家就是你最熟悉、也最爱、最想逃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最眷恋的地方。而家人,是那个你明明不喜欢,却在心灵深处最渴望拥有与体验的一撮柔软。
古往今来,对于家与乡的诗词,就浩如烟海。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更爱古典的诗歌文化。在诗歌的海洋里,我能恣意释放我热烈的情感,寻找到独属于我的那一份快乐。我也为祖国为我的精神家园留下最宝贵的财富,而感到深深地荣幸与自豪。现在,我能读懂艾青老师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朋友与友情
上篇文章《论友》谈到过我对朋友的看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