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品味《坛经》行由品之四呈现本心的偈语

品味《坛经》行由品之四呈现本心的偈语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0:25 被阅读1次
品味《坛经》行由品之四呈现本心的偈语

品味《坛经》行由品之四

呈现本心的偈语

五祖吩咐他的弟子们,各人要“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写成偈语,呈给他看。并放话说,若谁体悟到本心大意,就把衣钵传给他,让他做第六代祖师。

先是本寺首座兼教授师神秀,历经善恶、凡圣的反复思量折腾,写出了这个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后说,你作的这个偈子,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这个门当然是本心之门,空性之门。

道理上,作为首座与教授师的神秀来说,不会不知道,但是,此事须亲自体验,方能见的亲切,说的肯定,因此,神秀才如此费思量。

从这首偈语看,神秀把空、有打成了两边,都被做实了。尤其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一句话,把能拂拭的人,可拂拭的法,所拂拭的心与尘都呈现无余,如此能所具在,空有对立的见解,五祖说他尚在门外,未见本心,于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一点也不错。

闻经开悟本心的慧能,听了别人的念诵,也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做偈子的人还没有见到本心。于是,就着神秀的偈子另做了一首,明确指出了本心的真实“样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敦煌版的《六祖坛经》上,慧能做了两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

身是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这就是本心、本性、佛性的“样子”——清净,清净的没有一物,那也就是本来,就是本来的样子,本来的面目。

站在这里看,尘埃无非是心上的幻影,也是空的,清净的,空、有无二无别,是一非二。

在我看来,敦煌版上的那两首偈,更符合慧能不识字且质朴的身份。

据坊间说,慧能听了神秀的偈子,评论到:“美则美矣,了却未了。”

敦煌版上五祖也说,你作的这首偈,于心性虽然没有入门,但是,凡夫依此偈修行,就不会堕落。

的确如此,即使按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样修正自己,也能做个好僧、好人,得个人天果报。美则美矣,就美在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坛经》行由品之四呈现本心的偈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t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