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但提分的技巧和战略同样重要。
注意:本文为本人的提分技巧和经验分享,学霸请自动忽略,如有不足,还请谅解。
1.戒掉拖延症,脚踏实地,逆袭是少数。
①心理上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但并不等于让自己焦虑,感到焦虑时,应适当调节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以最好的状态面对现状。
②不要将自己看得太差,初中课程是用心听就能听懂的,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难。同时,相信自己,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纵然是中考前一周做出的看起来微薄的努力,都会有一定的回报。
③逆袭毕竟是少数,总有人想着先放松,后逆袭,或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但初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紧迫而有序的。相信经历过中考前复习阶段的都知道,一段时间的勤奋纵然有用,却也只能弥补之前偷的懒,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勤能补拙也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
④抛弃所有不实际的想法,计算自己的成绩与目标成绩的距离,将目标细分为小目标,从而让计划不仅看起来可行,实际也可行。
2.课后多询问老师问题。
①别怕麻烦老师,教师是他们的工作,有问必答是教师的职责。
②不要因为自己不会或者觉得自己的问题太低级而不敢问,厚着脸皮问就对了。
③相信你的老师和学校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
3.成绩合格的前提:保持充足的睡眠,上课时注意力集中。
这点应该从初一开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物钟,不然到了初三就会发现,就算你想通过早睡来改变生物钟,作业也不允许了。
但是,努力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能认真听一节课就收获一节课的知识。
如果前面两点都做到了,会有利于完成这一点。
4.题海战术是可以相信的。
在网上总能找到什么“题海战术没用”“错误的题海战术会弄巧成拙”之类的说法,容易被学生误解成“题海战术是绝对没用的”,又或者有人觉得网上推荐的正确的题海战术太难做到了而觉得题海战术是空话。
但是,题海战术绝对是可以相信的。
① 积累:可以实行“打卡制”,给自己列一个简单的表,定下一些小目标。
如果英语词汇量不足,可以每天背5个单词,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如果语文古诗词和生字词基础不好,可以每天默写5个或10个生字词或词语,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同样的,如果是理科有弱项,揪住弱的科目,从弱的部分抓起。
数学计算题不行,就每天做两道,物理计算题不行,就每天研究一道,化学选择题不行,就每天做两道。
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做了之后还错的,应该翻资料或者询问别人,尽量立刻弄懂,不要将错的题堆着,不去行动。
②针对错题进行题海战术,作业或试卷里的错题,可以先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询问老师)找到错因,对错因进行分析,再从练习册里或者网上找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做几遍,总结出这类题型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从而加深对这类题型的印象。
5.碰到考试,全力以赴。
平时的课堂小测、测验或者月考,一定要全力以赴,认真面对。每一次测验或者考试,都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检验,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清楚自己目前的水平,找到自己的不足。
中考之前的模拟考试同样要全力以赴,如果考差了,要及时调整情绪,不要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心态。如果考好了,也不能松懈,要及时对弱项进行查缺补漏,保持强项。
中考的考试可能会分成几部分先后进行,分数纳入中考的考试,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同时,要放在第一位对待(比如体育中考,英语口语听说考试等)如果这些分数纳入中考的考试都完成的不错,最后的中考会轻松一些。
6.中考前一周
这是全力冲刺的阶段。
①这时可以战略放弃一些计划。例如“打卡制”这样对比短期冲刺来说长期坚持更有利的学习计划,此时选择放弃,将时间更多用在其他的地方更为有利。
②翻看并分析最近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的试卷,尤其是正式模拟考试的,分析自己在各类题型上存在的问题,抓紧对弱项的查缺补漏。
③尽可能地背诵重要知识点或者公式。
语文可以多看看优秀的作文选和好词好句;英语多看看语法点;理科可以将重要的公式列出来可以列在一个本子上,确保随手一翻就能翻到,不需要多整齐,能看得懂就行,平时多看多记,基本上能记住一部分(这招我在中考前一两天临时抱佛脚用,某个科目考试的时候基本能将这个科目的所有重要公式默写出来,)
补充:
中考考纲应该会在初三下学期更新,考纲里面才是中考可能考到的内容,初一初二可以就负责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专攻重点知识点,太细节或者太难的内容适合课余时间钻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以免增加自己的负担。
如果生物地理在初二中考,一定要认真对待。在生物地理上和别人拉开距离,对于初三的中考来说是很有利的。
最后,再次强调本文仅仅是本人对中考提分战略、技巧、经验的分享,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因为走太多弯路是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别问,问就是血的教训〒〒)
祝广大考生中考顺利,超常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