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是可能的,但不是快速成功,只能快速入门。
大多数人并不是不认可"长期"才是成功的途径,只是做不到,没有耐心等待而已。复习了长期的文章,里面讲的内容我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但却误解了。因为"能力越强长期越短",他们相信智商越高的人更容易成功,认为智商这东西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因为“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长期越短”,所以他们相信一定有最好的方法来走捷径,于是一直在寻找最好的学习方法的路上。另外大多数人觉得每天那么一点点进步太慢了,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复利这个概念。所以大多数人深受速成之害就是概念不清的结果。于是他们求助于这样的产品,"3个月练就地道美语""一个月迅速提高雅思成绩"。
认同了快速入门,也同时想到了最少必要知识。但最少必要知识到底是什么?我想的是因人而异这样模糊的答案。今天想清楚了,虽然迅速摸清最少必要知识是起步,但最重要的是要以构成一个作品为目的尽快行动起来,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比如学英语,尽快读完第一本原版书就是第一个作品,中间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改进就可以了。疏于思考的结果就是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没有想的足够清楚,所以一起步就是阻碍,一阻碍就放弃了甚至根本没有开始。
之前人生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在大学毕业之前,我一度认为自己是很笨的人,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比我聪明,所以我不断参考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意见,才把自己陷入了绝境。以我的经验来看,其实也不需要完全忽略别人的意见,当你自己进步了,元认知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上去了,再次听到那些言论,自己就会明白那有多可笑,这反而是一种反面的激励,所以最终注意力还是要专注在自己的改进上。
认为速成不可能的,就每天苦哈哈的坚持学习但就是一直不用;认为速成是可能的,就掉进了阅读速度的坑里掉进了市场营销的圈套里,这两种极端思想都是要不得的,迅速掌握最少知识,但不要在基础知识上止步不前,对基础太迷恋,才是正确的选择。
迅速丢掉对于面子的刚需,专注与自己的改进上。反过来想就知道了,你认为自己很丢脸的事,其实别人早就不记得了。我以前不敢表现自己的无知,总是装作知道,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样。
为什么毕业以后,大多数人的学习就止步了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长大以后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不能把自己当成蹒跚学步的孩子,于是就放弃了。就像小时候我们崇拜父母,觉得他们无所不能。我刚毕业的时候就以为我也什么都会,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自动修炼完成。爱面子,不愿意去做不擅长的事,我小的时候没有学会骑电瓶车,现在我就不愿意学了,因为我无法接受那开始的笨拙,无法忍受自以为的别人的嘲笑,遇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只会抱怨说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学会这个技能,很少想到从现在开始学习。很多人羡慕跳过舞的女孩子身形挺拔,抱怨小时候没有被送去学舞蹈,可问为什么不现在学,得到的回答多半是"现在跟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学习多可笑啊",可你在这个领域就是个幼儿园小朋友啊。
就像蔡康永说的:"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现状都是过去的积累,麻烦是守恒的,如果无法接受开始的笨拙,那么以后面对同一件事就会一直笨拙下去,一直抱怨。把长期并联起来,立即行动,专注于自己的改进就好,并没有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