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

作者: 金陵春梦NB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02:15 被阅读0次

1985年本科入学时,北京高校已经引入外教给非英语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上英语课。入选条件是从入学新生中通过英语摸底考试选拔。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听力训练的我,其它各项优秀,但总分不够,落选了。好在学校留了一个小门,第一学期总分能达到95分以上,自动晋级外教班。

学了整整六年的聋哑英语,面对听力训练,感到力不从心,更不知从哪里入手。老师的建议是多去语音教室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在人满为患的语音教室中,试了一个星期,没有感觉,沮丧中。

由于喜欢时事,手头有个10多元买的中波收音机。一天中午,调到了中波只覆盖北京市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 Beijing),当时只在中午与晚上各播一个半小时。由于是将当天的国内外新闻用英语播报,当你知道当天的新闻是什么内容时,再听感觉要好很多。因为连蒙带猜,你能听懂个大概。此时,感觉到了一丝自信。

自信归自信,一篇新闻稿播下来还是有很多单词没有学过,而且没有播音稿,无法查阅、学习生词,听不懂的地方还是听不懂啊,这是一个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一天中午在图书馆闲逛,看到阅览室里有《中国日报》(China Daily),匆匆看了几眼,顿悟:这不就是播音稿的翻版吗?起码大同小异,拿下它,听新闻有何难?

从此每天在阅览室里坐俩小时,把不会的生词抄下来,回去翻字典,整理。

新闻具有时效性。一段时间里,主要新闻往往就是这几个,内容与单词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复性。重复越多,记得越牢,对听力的反应越快。两三个星期坚持下来,听力、词汇、阅读速度突飞猛进。

当别人花费一二百元买个收录机反复听英语磁带时,我就靠10几元钱的中波收音机外加免费的《中国日报》学英语。磁带内容不会变化,而广播内容一直在变,效果当然最好。这是我在英语学习中独辟的蹊径,体现了多快好省的原则。正是由于新闻时事的英文内容多变,你会不断遇到新的生词,逼迫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掌握,而不再将英语学习的思路禁锢并满足于教科书以及每一课后的生词表。

那段时间Radio Beijing播音员们发的是英国音,与《新概念英语》发音一致。听得顺耳。后来魏华女士加入Radio Beijing,播的是耳目一新的美式英语,一下子又懵逼了!待续

相关文章

  • 独辟蹊径

    1985年本科入学时,北京高校已经引入外教给非英语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上英语课。入选条件是从入学新生中通过英语摸底考试...

  • 《独辟蹊径》

    张宝婧[焦点中级15期] 快乐分享第284天 2020.1.21 星期二@葫芦岛 “不拘小节”的人,才是自由独立的...

  • 独辟蹊径

    道路千万条,通往成功路上的道路也许只有一条。 有所谓的成功人士,也有暂时失败的失落者,可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谁也...

  • March:独辟蹊径

    千转百回... 复网了... 补更... 阴雨濛濛, 又是三月之象, 最是适合发呆。 无喜无悲, 不清不楚, 似是...

  • 163 独辟蹊径

    一枝独秀独辟蹊径 从肥沃的土壤 漫舞到大理石上 情不自禁别样风情 对光的向往自由的热爱 不拘泥于传统的依赖 移情别...

  • 小林的漫画2

    偏爱小林的漫画,独辟蹊径,幽默到骨子里。

  • 独辟蹊径看足球

    文/小木匠 本号为小木匠的个人自媒体 文化评论写的是精神 商业评论写的是物质 此两者是幸福的源泉 缺一不可 ...

  • 独辟蹊径的选择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如我这般胸无大志,为衣食而挣扎于底层的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台造粪的机器而已。 在造粪过程中也如石油...

  • 独辟蹊径释孤独

    过去看过很多讲述孤独的文章,有一篇是三十年前当兵时看的,到现在都能琅琅上口:“什么是孤独?不是落日黄昏惆怅的心...

  • 独辟蹊径,漫游原野

    曾几何时,觉得生活相当的无趣,按时上下班,面对相同的人。脑中常对同一个人说着类似的话,我知道那是内心厌倦的不满,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辟蹊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yc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