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群体,不过是一群野蛮人。
《乌合之众》,法国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庞勒的代表作。

群体,这个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大个体,既有着个体的特征,又有着自己的个性。
同一、无意识、拒绝个性、善于破坏......群体存在于这个世界,就履行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使命。
01
我们很难相信,群体的才能是低于个体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群体有趋化同一的功能。
群体的每一个个体都保持着相近的特征,当然包括智力水平。如果想融入一个集体,你就得和他们一样,否则就会被排斥出去。
哪怕是再智慧的贤者,和一群愚昧无知的人在一起,要么变得和他们一样愚蠢,要么就被他们当做疯子赶走。
这些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因为在一个大家都差不多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找到了归属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挺不错。为了“捍卫”这种生活,大家都对于搅局的人表现出极大的愤怒。

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其随随便便合群,不如暂时一个人孤独。
02
所谓无意识,是指群体中的人都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麻痹状态。
一但顺利融入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会成倍增长,因此幸福感油然而生。嘿,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只要符合群体大流的观点都会获得赞赏,只要符合群体大流的行动都会获得帮助。不多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大流了。而在潜移默化中,自己就不会去思考孰是孰非,那些不符合主流的观点自己也不再会想起。
可是这种无意识确是相当敏感的。只要收到些许刺激,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激起极大的反应。群体中绝大部分人会为了维护群体的稳定拼命压制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要么消灭,要么同化,直至这种刺激不复存在。
早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一个集体中对那些异议会极度反感,哪怕证据确凿,哪怕是正确的,我们都不愿意接受。
03
不得不承认的是,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纵观历史上所有的宗教、社会制度大变革,没有一次不是考群体来完成的。单凭个人根本没有力量去改变,甚至有可能被某个群体消灭在萌芽之中。
一但群体确定了目标并为之努力,那么产生的力量超过了个体力量之和。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很多事件都可以证明。
即使出现了个别成员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只要他仍然在这个群体中,那也必须按照主流的意志去行动。这种“随大流”经常是被动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裹挟”。被裹挟者要么麻痹自己融入群体,要么离开群体,要么被群体毁灭,总之,群体只有保持一致性才能够产生巨大能量,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因此,历代的政客与演说家都非常重视群体的力量,而事实证明,一个全社会性的群体产生的变革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群体。
04
可是我们一定要融入群体吗?或者说我们一定要保持着对现在所在的这个群体他的意志的忠诚吗?
我认为不尽其然。
合群,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人类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该融入哪个群体。

21世纪最大的谎言就是:“你必须要合群。”可是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也要融入吗?
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可怜,明明三观不合却委屈自己。难道孤独就那么让人讨厌吗?
人生很长,找到归宿是一段历程。有的人很9快就找到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找到。但是,寻找的过程却是弥足珍贵。
现在的不合群,只是因为眼前的圈子并不适合你,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你的港湾。那你又何必焦虑呢?这世上那么多的圈子,不在眼前,就在路边,你只要向前走呀。
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就像苏格拉底说过的那样:
特立独行的不是野兽,就是神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