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晴,南京师范大学。
《南村辍耕录》里头讲: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小妾,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位叫奚奴的姑娘,人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是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倒是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喝了。从此以后,温酒从来都没失手过。既而每日并如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这位官员终身都带着奚奴,处处适意,死后把家产也给了她。为什么呢?因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研修班课程进入第七天,上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院院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学会会员傅宏,带来了一场明白、透彻、爽快的讲座。

傅教授在他的讲座——《学校心理教育的问题与思考》中给人的年龄做了一个重新的划定,那就是18岁以前统称做儿童,18岁以后为成人。所以“基础教育重视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要全面关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学生的心理教育。讲座中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对比分析了有品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致力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识儿童的真实心理体验,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服务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想让儿童快乐成长、健康生活,就要从“心”开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傅教授的讲座风格幽默诙谐、鲜活生动,表情丰富,感染力十足。听之让人“心动”……

下午全国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无锡市名教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国培班导师、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诸向阳,带来的是一场精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讲座——《破译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诸老师的讲座高度提炼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要素: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他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书,让我像鸟儿一样飞翔、远行;在高处栖息,沿着季节的方向,追寻温暖。”教师成长还要会做课程研发,因为做课程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思考。例如诸老师的“梅花三弄”课程,结合地域文化、关联古曲音乐,精选梅花诗词,通过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让学生领会“一梅一世界,一诗一乾坤”。


诸老师的做事可谓用心,诸老师的风格可谓细腻,诸老师的设计可谓精致,诸老师的气场可谓动人。
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名留千古、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玛格丽特·米切尔以《飘》屹立于世界文坛,人生不需很多,只要一点点足矣。“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虽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