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孩子。先读一读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西·劳·诺特的这首诗,看看我们会收获什么?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欣赏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爱他人也爱自己。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像农民种庄稼一样的对待孩子。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庄稼的需要?不同的庄稼不同的种法。
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的时候,
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
怎样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学习不行时,一些家长却一味指责孩子,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
社会环境变革时,家长有没有想到更新教育观念呢?
既然可以把孩子看作庄稼,那么父母就要努力创造成长的肥沃土壤。这片土壤就是由父母恩爱、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乐于奉献等品格构铸而成的。
夫妻相爱的课题既宏大又微观,牵涉的因素太多太多,说法也各种各样。比如“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人生若只初相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等,这些都在阐释着“情”字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传统的爱情观里,崇尚含蓄而热烈,如诗经爱情诗;崇尚忠贞而稳定,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等。
现代的婚姻里,人们在崇尚什么呢?志同道合、尊重和理解、欣赏和支持等。人们在《爱的五种语言》里越学越通透。
当我们营造了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和氛围,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交际、学会爱和感恩,从而激发学习斗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