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买房的时候,听售楼小姐介绍这套系统,说的很先进很让人期待,入住后却发现管道门始终锁着无法使用,让人失望,不知何时能开通体验一把发达国家那样高大上的垃圾收集方式。最近小区群里很热闹,细看了几百条的聊天记录,原来应政府的强制要求,已经开通试运行了闲置已久的真空垃圾管道,有鉴于此前已尝过鲜的隔壁小区带来的负面评价,大家都非常关心两个问题,堵和臭,也有邻居说已经闻到了臭味。
因为本人从事环保行业,出于兴趣,在自己所在楼层也亲测过两次,倒没发现有臭味,可能因为我所在楼层幸运的未有垃圾堵塞吧。通过网上查资料,与行业专家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一下这个项目。下面就将我所收集得到的一些信息以及个人见解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金沙洲真空垃圾管道自动收集系统的开发商为瑞典恩华特,在发达国家有很多成功案例,在中国也有不少合作项目。具体可以去官方网址查阅http://www.envacchina.com。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系统本身的运作模式和优缺点。
运行模式:居民或清洁工将打包好的垃圾扔到楼道垃圾房的投放口,垃圾在重力的作用下抵达负一层的存储节中(普通住宅的垃圾中转房),待垃圾达到一定量后,系统会自动识别,中央控制台的师傅就会启动输送按钮,在9级风速的压力下,垃圾被抽送到小区外部的中央收集站,后被压缩至密闭的垃圾箱中,每装满一节垃圾箱,整节车厢被直接送往填埋场或焚烧厂,收集的全过程都是封闭的。

系统优势:传统社区生活垃圾的收运模式是居民投放垃圾后,环卫工先集中收集再用车运输到中转站,经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走送填埋场或焚烧厂,这种模式需要较多环卫工人力和物力,垃圾箱、中转站、垃圾车等无法做到密闭运输,容易发生垃圾滴漏、臭味污染及虫鼠滋生等。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则为全密封运营,理想状态下居民不需下楼,在楼道内即可投放,垃圾通过管道负压自行到达收集站,压缩后装车拉走,既节省了人力和运输,也避免了污染。
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投资约2.9亿元,共有4条线路,其中1号线覆盖御金沙、保利西海岸、华侨中学、广附实验小学等楼盘及学校,2号线覆盖浔峰山西路一侧的星汇金沙、万科爱地、保利春天里等小区,3号线覆盖金沙洲新社区保障房一带、4号线覆盖中海金沙馨园以及新建保障房项目,4条线路覆盖的小区达18个。



金沙洲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中的3号线最早建成,在建成试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可靠消息称,由于是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是真空管道的管径偏小,转弯半径过小等问题,这些算是导致管道易堵塞的主观因素;另外就是乱投放垃圾的现象,主要是当初周围大搞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垃圾乱入引发的,算是客观因素。而之后第三期的建设,也就是收集江悦湾生活垃圾的1号线,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做了设计优化。
2015年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环投”)从开发商那里接手运营该项目,目前在做各种调试,努力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广环投是广州市政府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致力于环保领域的综合性业务,拥有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中转运输和终端处理全产业链,打造环卫一体化。羊城晚报一月前采访的广环投该项目负责人称:"尽管此前批评声音较多,但经过一年多试运行,我们觉得这是一套好的系统,接下来还计划安排机器人对管道进行普查,让系统更好地运作。"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听了多年垃圾分类的口号,早就明白垃圾分类的诸多好处,但理想美好现实残酷的道理也懂,一直心安理得,觉得现实社会没有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的条件,靠我一个人自觉也没用。但我心底其实一直渴望自己能够像欧美日本的家庭那样去分类,体验教育自己的孩子去分辨垃圾种类的乐趣等等。现在有个机会摆在面前,干嘛不试一试呢。先进技术的引用过程肯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去调整完善,我觉得有总好过没有,应该敢于试错,而不是抱着悲观或旁观的心态裹足不前。
综上所述,本人不反对试运行真空垃圾管道,只反对错误投放,也希望大家在给出自己的评价前,多了解些项目情况,思考利弊在哪里,有无可能解决等等。个人认为可以广泛在小区中科普一下这个项目信息以及投放垃圾的注意事项,然后试运行一段时间,大家自觉把厨余垃圾打包严实,按要求投放,如果仍出现堵,臭等问题再停用寻找原因也不迟。
至于有些人担心垃圾处理费的增加,个人觉得不必如此想,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这类特许经营权的项目,其日常运营费用=政府补贴+用户付费,也就是刨去我们原先日常随水费缴纳的垃圾处理费,运营费用的缺口是由政府承担的。而居民负担的部分费用,如果政府想提价格,要走规范复杂的流程,跟出租车调价机制是差不多的,就算最终调整提价了,也是整个城市而非仅仅采用了先进设备的金沙洲。
以上是我个人意见,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在不损害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我愿意为垃圾分类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Dnarase
2018年5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