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小说专题暮潇潇诗文旷世经典作品
特别分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三合一)

特别分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三合一)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07:25 被阅读19次

原创: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昨天

文 | 张是之

这个世界无疑是精彩的,即便是荒谬也成为精彩的一部分。

正如那带刺的玫瑰,可以欣赏可以赠人,也可能刺伤别人。

而现实中的荒诞远比带刺的玫瑰更隐蔽,伤害也更大。

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最近在纽约时报撰文力挺一位非白人女性国会议员 AOC(Alexandria Ocasio-Cortez)。

正是这位国会议员倡议对极高收入人群实施70-80%的税率,而克鲁格曼为了表示力挺,又搬出另外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

这位戴蒙德被克鲁格曼称为是世界范围内公共财政领域的专家,也是不平等领域的领衔专家,他的研究认为顶层税率应该为73%。

如此高的税率,几乎就是快拿走人家的全部家当了,而这么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在戴蒙德这里,边际效用递减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人一年赚2万,你给他1000块,他可能会感恩戴德,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而把这1000块钱给一个年入100万的人,他可能连声谢谢都不会说,眼皮都不抬一下。

也就是说,同样是1000块钱,给穷人带来的满足感要高于给富人。你把它给穷人要比给富人更有意义,你做了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你的满足感也大大增加。所以看上去,这是一个没有损失的事情,多方受益。

于是克鲁格曼说了:

对于经济政策而言,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该关心政策对富人收入的影响。使富人变得更穷的政策只会影响少数人,并且几乎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满足感,因为他们仍然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见过流氓,没见过这么流氓的吧?而且还是顶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光环的流氓。

那为什么不按100%的税率对富人征税呢?人家克鲁格曼也说了:

这将打消他们继续从事任何令其牟取巨额财富工作的动机,从而对经济造成损害。换句话说,对富人的税收政策本身应该与富人的利益无关,而应该只关注激励效应会如何改变富人的行为,以及这对其他人口的影响。

看到了吧,这个世界啊,坏人都是一样一样的。

区别仅仅在于,有的人拿着刀拦路抢劫,有的人则冠冕堂皇。极为庄重的皇家仪式背后却是悄无声息的苟且,关键还配上一副为了人类平等的嘴脸。

(网络流传图片,侵删)

解读《人的行动》的张老师说的好,「这种反动到极点的文章,真是多看一眼都令人作呕。」

骂一骂可以消解一下看到这种文章的怒气,但终究我们要解释清楚堂堂诺奖得主为什么就错的这么浅,错的这么无知。

其实不用主流经济学那套复杂的计量统计,从三个方面完全可以驳斥克鲁格曼的胡说八道。

首先,边际效用递减不是这样用的。

同样是1000块钱,克鲁格曼认为对于一个年入100万的人来说不重要,这是他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选择了站在上帝的视角,去审视别人的内心。

除非他真的是上帝,否则他完全可能不知道这年入100万的人,是不是需要这1000块钱作为进货的货款,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创造更多的就业。

而穷人完全可能拿钱之后转身就花掉,更有甚者,拿着扶贫款去赌博、吸毒的事也不是没有。

即使年入100万的人,网上买个东西差一分钱都无法完成支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克鲁格曼认为富人拔一毛以利天下是大义。

殊不知,这根毛拔的疼不疼,到底有多疼,只有被拔的人自己知道。克鲁格曼是明摆着站着说话不腰疼,让政府拔别人的毛,自己是一点都不害臊。

其次,富人有更高的消费需求。

克鲁格曼认为抽富人的高额税收,他们仍然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仍然是克鲁格曼的僭越,总想着自己把别人的事情给盘算算计好了,认为富人损失点钱不还是照样吃的比自己好,能买的起豪车豪宅?

但殊不知,富人还有潜在的需求没有被创造、被激发出来,他们想买的也许不是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东西。

比如未来可能出现的太空旅行、月球旅行或者火星旅行,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很遥远。

但就在一百多年前,那个时代想象飞机旅行、汽车自驾、高铁火车,同样是看上去遥不可及。

这些都是所有人的潜在需求,而只不过是通常富有冒险精神的富人,先人一步享受罢了。

而这些潜在需求的创造,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恰恰又离不开资本的积累和投入,这些都需要有富人的消费需求打头阵来支撑。

不用多想都知道,同样的钱在富人和穷人手里,哪个对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更有帮助。

克鲁格曼只顾自说自话,用古代农民想象皇帝一定是用金锄头刨地的智慧,来想象抢走富人点钱,富人该买啥还买啥,完全意识不到,他剥夺的是富人本应该去开拓的、更广阔的、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消费需求。

最后,是产权问题。

我们都知道产权的重要性,稳定的产权是市场发展的先决条件。

产权稳定意味着不能随便抢劫,但克鲁格曼却是在鼓励合法抢劫。

一个富人一年辛辛苦苦挣100万,1000块你说给就给,你倒是大大方方,又是立法又是税收的。

站在前面两点的立场上,唯独不征求产权人自己的意见。

前面两点的严重逻辑漏洞,无法服人不说。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富人基数大,穷人基数小。

你克鲁格曼举例说1000块给一个穷人,可真实情况是,福利政策鼓励之下,100个人立刻向你伸手,每个人都找你要1000块,这就是10万。

另外还有不够条件的,正在想方设法让自己达到伸手要钱的条件,更多的人在排队等待政府拿富人的钱来慷他人之慨。

这就是高福利养的懒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所在。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价,克鲁格曼真正做到了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水准。

克鲁格曼、戴蒙德,还有写了《不平等的代价》的那位斯蒂格利茨,都是诺奖得主,都是这种水准。

其实,经济学奖的设立和诺贝尔没什么关系,它是为了纪念瑞典国家银行建立300周年,才于1969年设立的,所以这个奖项准确的讲,叫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瑞典央行的一个奖,蹭了诺贝尔的热度。

1974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意外获得了这个奖项,哈耶克领奖时表示,倘若当年征询他的意见,肯定不建议设奖。

哈耶克的理由是,诺贝尔奖将赋予那些经济学家不应有的权威。

经济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一位物理学家即使获得了物理学奖,他的影响也十分局限。

经济学家的影响面则更广,影响的人又通常是政治家、记者和一般公众。

而大家又常常急于寻找权威来为自己的政策寻找理论依据,诺奖给予的光环伴随着不应有的权威,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和政客、和大众走到一起。

政策对了算是幸运,而政策一旦错误,加上获奖之后的膨胀,势必将有害于社会。

结果,就会出现所谓「知识的僭妄」。现实世界中的很多坏政策,其实都是经济学家狂妄自负的产物。

所以说,哈耶克反对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因为要警惕「致命的自负」。 

实际上,哈耶克的获奖时发表的演讲,第一段就提醒世人:「我们的学问已经引起了一大堆麻烦。」

很不幸,从克鲁格曼等人的表现来看,哈耶克的警告正在成为预言和现实。

这些诺奖得主带着诺奖的光环,游走在世界各国,鼓吹自己的理论,打着平等的旗号,干着破坏市场的勾当。

科学远未普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

冯学荣:佛教为何能够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年

原创: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前天

问:中国文化深受佛教的影响,可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

答:对,最直观的,就是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例如说“刹那(梵语:kṣaṇa)”、“报应”、“世界”、“不可思议”、“因缘”、“无常”、“轮回”、“妄想”、“方便”、“执着”、“心地”、“泡影”、“皆大欢喜”、“昙花一现”、“门外汉”、“三头六臂”、“自在”、“想入非非”、“魔(梵语:Mara)”、“因果”、“解脱”、“现身说法”、“三生有幸”、“尘缘”、“弹指之间”、“当头棒喝”、“天龙八部”、“天花乱坠”、“小品”、“智慧”、“六根不净”、“不二法门”、“天女散花”、“四大皆空”、“醍醐灌顶”、“大千世界”、“镜花水月”、“究竟”、“缘分”、“现在”、“实际”、“净土”、“慈悲”、“有缘”、“生老病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走火入魔”、“森罗万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空中楼阁”、“功德无量”等等等等一大堆,这些其实都是佛教术语或者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衍生物。

这些词语在汉语中,原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佛教词汇融入汉语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中的佛教词汇全部剔除的话,我们说话都会变得结结巴巴了。 

问:不仅是语言文字,连古代的文学作品、幼儿读物,都深受佛教影响。

答:对。《西游记》就是典型,《西游记》中的玄奘和尚、哪吒(梵语:Nalakuvara)、托塔李天王、夜叉(梵语:Yakṣa)、弥勒佛(梵语:Maitreya)、观世音、文殊菩萨(梵语:Mañjuśrī)等等,都是源自于佛教的历史和佛教的故事,近现代有许多学者(例如胡适)甚至认为,连孙悟空都是源自于古印度神话。胡适说,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古印度神话里的神猴哈努曼,因为神猴哈努曼有一些故事,和《西游记》里面美猴王的故事,情节是相似的。

注: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努曼,

被胡适等学者认为是孙悟空的原型

此外,还有《白蛇传》、《济公全传》等传统小说,都与佛教有关,可以说,佛教已经融入了汉文化,成为了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说,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注:《白蛇传》影视剧中的法海和尚形象

问:佛教这一门学问,为什么能在古代,征服了中原文化,我们都知道中原汉文化是一门强势文化,一般是同化别人,很少有被别人同化的。可是佛教是一个例外,它自从传入中华大地之后,如同瘟疫一般,疯狂传播,而且所到之处,无论官员、农民、学者、文盲,几乎是所向披靡,基本上人人信服,在佛教这一点上,可以说,汉人彻底沦为弱势,完全被佛教文化征服和“同化”了,为什么会这样?

答: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佛教确实是一门强势文化,而且还是比较成功的一门。佛教自从它诞生,它不仅仅征服了汉人,而且佛教也征服了泰国人、越南人、藏人、蒙古人、日本人、尼泊尔人、不丹人……可以说在整个亚洲,佛教是妥妥的文化一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佛教给世人提供了两碗巨大的鸡汤,第一碗鸡汤,它解决了你的痛苦,第二碗鸡汤,它给你提供了希望。

问:佛教怎么解决世人的痛苦?

答:你要知道,在抗生素、青霉素等现代医药问世之前,人类是很苦的。小小的一场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就能要人命。所以在古代社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病死,例如什么病呢?很简单,流感,禽流感,天花,痢疾,疟疾,破伤风,登革热,伤寒,等等等等,分分钟要人命的;再加上天灾人祸,台风,雪灾,旱灾,蝗灾,水灾,霍乱,鼠疫,土匪抢劫杀人,各种民间仇杀。

总之,在古代的中国,人活在世上,是不容易的,生离死别,病痛,破产,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人生那么苦,靠什么支持人坚强地活下去呢?答案是:鸡汤。

佛教最厉害的一点是,它对人们说,你这一辈子所承受的所有的痛苦,都是你上一辈子和这一辈子做恶的报应。这样一说,所有受苦的人,瞬间解脱了。为什么可以瞬间解脱呢?因为它解除了你的被剥夺感,原来我这一生所受的这些苦,都是上一辈子和这一辈子自己做了坏事的报应,能怨谁呢?谁都不能怨,只能怨自己。这样,人的心理一下子就踏实了,所有的痛苦都释然了,佛教给出的这一碗,是一碗非常好喝的鸡汤。

问:那么,佛教又是怎样给予世人希望的?

答:佛教不但对你说,你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平复了你的怨恨和痛苦。除此之外,佛教还告诉你,你想不想后半辈子和下一辈子过上好的生活?想。如果你想的话,你就信佛,行善,这样,你就将得到好报。

问:这又是一碗超级鸡汤。

答:对。这碗鸡汤它不但好喝,而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时还真的“有效”,你比如说,如果你真的信了佛,从此日行一善,你对人好了,人就对你好了,所以很可能你真的后半辈子,境遇会有所改善,还有一些人信佛信到虔诚的地步,出家当了和尚,远离城镇,远离了人群,同时也就远离了流行性传染病,也远离了钱财的纠纷和各种仇杀。所以在古代,出家人大体上会比老百姓稍微长寿一点,其实不是因为念经积累了“功德”,其实是因为你住在深山,远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也就远离了流行性传染病,再加上戒了酒,饮食也变清淡了,心态变好了,所以和尚做久了,寿命相对会长一些。

问:但是到了现代,“和尚相对长寿”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答:对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达,“和尚相对长寿”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最长寿的人是哪里呢?是香港,是东京,是新加坡,是这些现代医学发达的、流行性传染病管理制度完善的地方,而“清心寡欲”的佛教徒,反而寿命相对较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信佛虔诚的西藏人民,他们的人均寿命在全中国,排倒数第一,真的不骗你,他们真的是全国倒数第一,数据是公开的。而且,这并不是特例,再例如说,佛教国家不丹,它的人均寿命,也排在全世界中位线以下,属于短寿国家。还有缅甸、老挝、尼泊尔这些佛教国家,它们的人均寿命,也都排在全世界中位线以下,也都属于短寿国家。这些数据,都是公开可查的。相反,大多数日本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日本的人均寿命,一连好多年都是全球第一。请问,这又如何解释呢?

《气质柴静》阅读笔记(二)

原创: 陈艳平 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时光 昨天

13.倔强就是坚持自己坚持道路一直走下去,至少不会遗憾后悔。

14.这本书很洗心。

15.活给别人看?哪儿有时间啊?

16.独立,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

17.同情心滥用就是绊脚石。

18.行动是最响亮的语言。

19.敷衍是对自己的一种亵渎。

20.当一个人不独立时,才会把责任推给外界。——柴静

21.“上帝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苏格拉底说得一针见血又接地气。

22.“适当的距离,是心灵需要的氧气”,这是多么贴切的比喻。没有了氧气,谁都不能呼吸得自如。

23.不论是谁,要给他(她)留一点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距离。保持这段距离才不至于让人贴得那么近,也就不会有伤害或者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24.和谁都不对抗,包括自己,沟通才会自然而然发生。

陈艳平,初中语文教师。

相关文章

  • 特别分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三合一)

    原创:张是之奥派经济学昨天 文 | 张是之 这个世界无疑是精彩的,即便是荒谬也成为精彩的一部分。 正如那带刺的玫瑰...

  • 幼稚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那些大人眼中的坏孩子)总会有人说你把…带坏,这就是一种幼稚、无知。 如果真有人被别人带坏...

  • 别让这个世界带坏你

    前言:这是我第一次在网络上写文章,不要求多高的人气,多高的打赏,只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予我批评来驱使我成长...

  •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我喜欢非黑即白的世界,你是对的,你是错的,事物只有两面性。我只需凭借着一个标准便可以轻松的判断出好坏,没有反转。 ...

  •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你疯了,是你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问题 所有人只想看个笑话罢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快乐 可我并不快乐。

  • 被遗忘的尘星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儿童,他们不被人理解,不被人们关心,他们仿佛被遗忘的尘星,孤独的活在这世界上,他们就是自...

  •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吗

    前两天看弟弟的朋友圈,上面写了一句话,做的再多,不如一句漂亮话。 他的这句感慨肯定是有感而发,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样的...

  •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享福的

    文/几斤 “老师,课程内容项目设计简单点”最近总有家长这么说“他已经这样了,我不奢求什么了,让他开心一点吧” ...

  • 被带坏的孩子

    前几天,在雾满拦江老师的公众号上,看到一个段子,从这个段子身上我好像看到了自己。但其中产生的原因,我至今没...

  • 友情里不看其他,只看真心

    其实我很讨厌父母说,你要跟学习好的人在一起玩,这样你才能进步;不要跟学习差的混在一起,他们会把你带坏,这种逻辑特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别分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被他们带坏的(三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d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