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五年级。期中考试,语文90.5分。他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因为四年级都是在八十几分徘徊。他们班一共十几个90分以上的。所以,这成绩不算很好,但是相对于以前有进步。
有一天,碰到语文老师,老师反映,虽然这次的分数不算差,但是有很多不该错的。比如语文的基础部分,课文内容填空就不该失分,说明他基础不扎实,不牢固。语文老师还说,最近上课孩子经常找别的同学讲话,有一次被老师喊着坐到前面去了。
其实不仅仅是语文试卷,数学也是如此。这次数学80几分,很多也不是因为不会做,就是粗心,态度不端正导致的。
我总是说儿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弹钢琴的时候,不按老师提的要求做,比如手型。打乒乓球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说他的正手攻球比较薄弱,让他多练,他也不去做。完成作业,自己也不认真。读课文的时候,不愿意好好朗读,有时候读的时候几个字飞快地一卷而过……所有的这一切,我都归因于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总是想着如何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呢?
后来,我学习了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中“送你一把万能钥匙”,他说,有些时候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问题上,问题就好像一把锁,解开这把锁的钥匙一定是在其他地方。我们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寻找钥匙。老师举了谈恋爱的例子,比如小男生和小女生谈恋爱的时候,常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女朋友就变脸了?但是小男生没有经验啊!所以小男生最大的苦恼是“女生怎么就不能就是论事呢?”
换个说法是:A 生气了,B以为A是因为X而气恼,于是就围绕着X这个话题反复解释、劝说甚至哄逗……对不起,通常这么做很可能只会让A更生气,为什么呢?
你把A想像成被X锁头锁上的门,你就知道,B盯着X看,是不可能找到钥匙的,A这扇门就是打不开的。钥匙在哪里?我当年是在心理学书中找到钥匙的:
人类这种高级动物几乎不可能同时让两种对立的情绪存在。比如说,你不可能既高兴又沮丧,不可能既无聊又有趣……
于是解决方法就相当明了了:要你你让对方极度开心,TA就没有办法痛苦、生气、无聊了……
再比如,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没耐性”,反观自己就是“买耐性的啊!”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啊!
今天有一个妈妈说,要看自己。是的,我自己就存在着很多毛病,其实有时候我对孩子发火,也是对自己的不满!比如前段时间,因为儿子练琴的时候磨蹭,练会儿琴,看会儿书,或者走开去一下。我就吼了他。后来,我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当我遇到一些有难度的挑战时,我会逃避,暂时去做其他事情。再比如,看到儿子房间乱七八糟的,我大发雷霆。再看我自己,家里也是经常不会收拾,乱糟糟的。很多时候还对凌乱束手无策!所以,很多问题要向内看。
那么,我的钥匙在哪里呢?除了慢慢改变自己,我觉得还是不要仅仅盯着“态度”看!我如果用儿子喜欢做的事情来引诱他,如果他每天认真写完作业,那么相应的可以玩更多的时间。
但是我以前也用游戏吸引过他呀。比如说,每天认真又迅速地完成作业,多下来的时间就记到周末,周末可以玩游戏。有时候有效果,有时候效果不好。那么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错误呢?
首先,每天的分数没有及时登记,记着记着就因为一些事情忘记了。其次,虽然他有时候攒了一些分,但是周末由于表现没有让我满意,我又不让他玩了。现在想想,应该一码事归一码事,不要两件混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