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来到“魔都”上海的第五天。还没有见识到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坚持或退缩可言。只是距离我想闯入“魔都”这个想法生成的那一天,今年,是第十六年。
我今年23岁,第一次听说上海的“威名”,是幼时某个小伙伴的近亲传播而来的。在六岁小朋友的眼中,来自大城市的他们穿着鲜亮的“华服”,玩着从没见过的玩具,听着很是新奇的消息。甚至来自那个大城市的小朋友,走在我们家乡石子儿和泥土铺就的不那么平坦的路上都会崴到脚。那时心里只是生了一个念想,以后,我也要去这个大城市见识见识。
孩童的记忆其实没有那么清晰,后来慢慢长大了。家里的堂哥到上海的电子厂打工,虽然从事着也许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劳力活动,只是,那是上海。堂哥带来了更多,关于那个城市的新鲜事。小县城的教育水平,也就是每年县里唯一的一所省示范高中能把一两名尖子生输送到某几所知名的大学,而上海的高校被提及最多的,是复旦大学。
也曾经为了那所学校努力多年,也曾经大张旗鼓地宣扬要考进那所大学。最终未能如愿,原因没有什么狗血或者曲折,只是,还不够努力。
大学即将毕业那时,面临着几个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安稳生活;或参加工作,奋斗一把。这时才隐约想到,似乎在高考后与“魔都”告别的这些年里,似乎已经放弃了当初“见识见识”的执念。考研,似乎也是一个机会。掂量着自己的水平和上海的大学里可以供选择的高校,最终放弃了复旦,准备着另外一所上海高校的研究生考试。
这次,即使是再次燃起对上海执念的这一次,并没有唤醒心中沉睡已久的猛虎。在高墙中安逸许久的老虎,尝试着逃出安逸的大笼子,只是尝试,并没有用尽全力。毫无悬念地失败了,即使,它曾经是一只真正的“猛虎”。也许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挫败,也许只是为了安慰心存侥幸的自己,还是这样对自己说:你还有机会,你可以闯入“魔都”。
坏抱着不那么坚定的执念,充满着安慰性质的执念,我来到了上海。这执念显得如此敷衍,除了上海,还给自己留了后路。“如果适应不了上海,还可以去南京,苏州,杭州”,毕竟之前来上海“踩点”的时候,对这个城市并不那么中意。无论抱着什么样的心思,我来到了上海,闯入了“魔都”。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还有过其他的想法。毕业了,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纪念一下即将结束的大学,可以先游山玩水那么几日,再来考虑未来的打算。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多毕业生都有,也有很多人实践着。奈何囊中羞涩,也没有傲娇到,为了出去玩向父母伸手要钱。这个想法,就先搁置吧。赖在家里十天后,每天出门碰到的街坊邻居还在重复着同样的寒暄“什么时候回来的?放假了吧?”以至于为了避免这样的寒暄,躲在家里不出门。
毕竟,曾经是父母的骄傲,村里这么多同龄的小伙伴,只有自己一个考上了大学而已。而现在,为了晚一点进入社会,晚一点开始未知的一切,成了一个胆小鬼,成了一个开始从心里依赖父母的“啃老族”。是时候结束这种可怕的宅女生活了。
投简历,接到面试,匆忙地收拾行李,赶到了第一个面试地点,不是上海,是杭州,自己的退路之一。离开学校后的,第一次正式的面试,完全陌生的职业领域,带着自己的任性。网上的简历中规中矩,连面试可能用到的“作品”都没有准备。毫无意外地被拒绝,幸运的是收到了善意的忠告,“你现在可能还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位,即使是这个职位的实习生我目前也没办法考虑。我可以给你几个建议,把你的简历好好地润色一下,多介绍与这个职位相关的闪光点。尝试着接触这个职位需要的技能,让自己有一些准备。”真心的感谢这位前辈。
当天下午在杭州来往上海的地铁上,在手机上敲打着一份正式的个人简历。第二天还有两个面试,即使一个晚上的时间没有办法掌握所求职位的技能,也可以多了解一些职位的信息,不至于让面试官对牛弹琴。
以上,是我闯入“魔都”的前因和闯入“魔都”前早已充斥内心的种种想法和际遇。
真正的闯荡,下一篇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