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经典童话故事《小鹿斑比》精彩内容的争论,让我十分惊讶,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超乎我的想象。
一位男孩说:“鹿王说的'你慢慢会明白的'意思是戈博(一只鹿)会上猎人的当,斑比也会像它一样上当的。所以,鹿王提醒斑比要'好好活着',不要轻易相信猎人。”另一位女孩不解地问道:“反正都要死,鹿王提醒斑比好好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这位男孩回应道:“鹿王如果不提醒斑比,它就这样上当被猎人杀死了,鹿王是要负责的。”‘’我明白了。鹿王是希望斑比长大后像它那样也当上鹿王,所以才提醒它要好好活着。‘’小女孩说道。正是这两位孩子,一位说“我们和时间一起成长,可是我们会死,时间不会死”;一位说“我怕死了以后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漂亮的颜色”。小小年纪,我不知道他们的这些感悟从何而来,但我的确是亲耳所闻。许多大人未必有兴趣去沉思生死的大问题,可许多时候,他们却小瞧了孩子。
小瞧孩子最极端的父母便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事无巨细,体贴入微,给孩子的一切打理得妥妥贴贴,生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自己都是这么苦过来的,不能让孩子再遭罪了。殊不知,他们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让孩子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太多好心的父母并不懂得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总是握着一把无形的剪刀,异想天开为孩子剪掉烦恼,剪掉痛苦,剪掉一切的不如意,无情地把孩子的心也弄破碎了,最终剪去了孩子的翅膀,让他无法飞翔。
既然成长不可替代,那就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去经受他生命中注定的风雨,长成他应该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