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1982年由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共同提出的一个关于犯罪学的理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如果一栋建筑物出现了少许破窗而没有被及时修理好,可能会有人破坏更多的窗户。甚至有人可能会闯入建筑物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就会大肆破坏甚至纵火。
同样,如果一面墙上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那么很快墙面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涂鸦和广告。如果一条街道出现了少量垃圾而没有及时清理,那么地面上很快就被丢满了垃圾,人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垃圾丢在地上。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相同的环境里停放了两辆外型完全相同的汽车,只不过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而另一辆车则正常关闭。打开的那辆汽车在三天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封闭的汽车却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仅仅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车内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了。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例如某公司规定上班期间必须佩带工牌,违者罚款50元。但是最初的一两个没有佩带工牌的人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也没有严格执行公司的规定。很快不佩带工牌的人就由几个人发展到了超过一半的人,而且员工的士气和精神面貌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刘备在遗诏中说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一些不良现象如果熟视无睹,不及时纠错,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大麻烦。
破窗效应也提示管理者要从小事抓起,小事不出乱子才能做成大事。一定要防微杜渐,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公司的相关奖惩制度,避免出现第一扇“破窗”,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和修补工作和管理中的“破窗”,亡羊补牢,避免破窗效应进一步扩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