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小男孩与一名中年妇女自备折叠桌子在地铁车厢内埋头写作业。那女子与男孩坐在位置上,一张黄色桌板摊在面前,孩子正为作业做着艰苦的战斗。这行为尽管具有危险性且对视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此属无奈之举,毕竟学业成为禁锢孩子自由的枷锁。事实上,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7年11月6日,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输液区内,一个孩子正在一边输液,一边弯着腰在小桌板上写字。医院的护士表示,孩子边输液边做作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某种角度上讲,又是学业惹的祸。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宝贵的时间白白流逝。与其将时间浪费在不相关之事上,倒不如利用这空档时间来解决一些作业问题。故发生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

现今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这使得孩子所要接受的知识是庞大的,如海中之水多。各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比别人的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不惜占据孩子休息的时间,巴不得将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孩子小小的脑子中。在他们的意识中认为要想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生存,就要比别人多具备些能力。
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一时兴起会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然而伯乐出现后,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伯乐为代表的御马师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剪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烙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让它们快速驱驰。更有甚者,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烙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可以说马的天性就这样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同理,现今的孩子也像伯乐驯马一样遭到天性上的摧残,现今教育好似伯乐驯马。孩子们做做小游戏,接触外界环境思考自然的规律,这是孩子本能的天性,然而现代教育打破了这一切,孩子成为现在考试的机器。为了满足考试晋级的需要,老师每天让孩子去做如山的作业,使孩子原本具备的好奇心逐步丧失。好奇心渐渐被麻木的填鸭式思维所替代。当孩子的好奇心一步一步被吞噬时,孩子的思维方式由多元发散转化成单一系统化。孩子天真活泼的想法被传统理论所消减。
忙之所以成为孩子的主旋律,是因为现代社会为孩子所寄托的厚望。故孩子为实现成人世界所寄托的厚望被迫参加多个辅导班,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每结束一个培训课程就立即赶往下一场。
孩子所被寄托的厚望同时也是大人曾经的自己内心的缺失。大人经历过从小孩到成人的阶段,他们曾经经历过失败,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将自己所总结的经验应用于孩子身上。同时期待着自己的经验能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孩子在压力之山中生存,忙碌于学海,无暇偷得半日闲。无言的悲剧一幕幕上演,孩子一位位成为成绩的俘虏,天性沦丧。可悲更可叹。
何以闲是我们现在所要思索的问题。按科学模式看,劳逸结合是解决孩子学习生活之间的良好桥梁。在忙碌的学习之后,要安排自己适度的娱乐时间,比如出去与朋友打打球,爬爬山,甚至打会儿游戏,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就算是机器也需要润滑油的润滑,何况人呢?而娱乐是最好的润滑剂。
少年忙中忙,何以忙中闲?偷得一时闲,赢取一日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