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时间管理·时间意识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明天的你一定感谢今天的自己:时间掌控术》P.5
【R:阅读原文】
要消除时间的浪费,必须有“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的心态。更具体地来说就是时常意识到“现在是用于干什么的时间”。即使行动上与当下没有差异,只在想法上有所转变也是好的。比如说,顶尖领导者将与家人一起休假作为“为工作恢复精力”,“通过分享快乐的时光,培养家人支持自己力量”的时间。参加聚会,是为了“与长久交往的商业伙伴,构筑信赖关系”所必要的时间。回家之后,一个人小酌几杯的放松时间,是为了“产生灵感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就连睡觉的时间,也把它看做是“将获取的信息植入大脑所必要的时间”,“为了一早就能高效地进行工作所必要的休息时间”。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休假”、“酒会”、“睡眠时间”这些一眼看上去没有意义的时间,他们也有意识地去赋予其意义。虽然有点事后找补的感觉,但是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行动的,从结果来看就没有时间的浪费了。时常意识到“现在是用来干什么的时间”,形成这种习惯之后,休息、饮酒、享受等各种普通行为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这里提到给行为活动时间赋予主题意义或效用,而且是正向的、有收获的,养成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的思维,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时间。从想法的改变导致行为的改变,解决无意识的浪费时间及由此带来焦虑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积极的思维产生积极的结果。
【why】人们不想浪费时间,但又经常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从而产生焦虑,比如A跟朋友聚餐,如果没有给它意义,A可能就是坐着漫无目的地聊天,如果A是希望“通过分享快乐的时光,培养朋友间互相支持的力量”,虽然行为上都是聊天,但心理会让聊天产生效用。又例如A没做完工作,为恢复工作精力,6点下班去逛街,第二天早上用1小完成了未完工作;B认为逛街浪费时间,6点加班到9点完成了工作。这就是对时间赋予的意义不同,行为和结果出现的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给时间赋予意义,而不是给它冠名,更不是找借口。对于时间不在乎的人,赋予意义不起效用。
【how】所以,给时间赋予意义可以追问以下问题:1.感知现在,经常询问自己当下是做什么的时间呢?
2.所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或效用吗?意义或效用是什么?
3.是我愿意去做的吗?不做会产生影响或问题吗?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上周六下午三点,宝宝睡午觉,我因为早上起得早这时也有困意,但作业还没做完,不想浪费时间,写了一会作业抵不过困意躺下休息,休息时脑袋却想着作业,反思正是没有给午睡赋予为做作业恢复精力的意义,结果午睡没休息好、作业也没做完,徒增晚上做作业的压力。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我吃饭很快,一般5-10分钟吃完一顿饭,习惯了在吃上不浪费时间,近年胃疼常犯,医生说我吃饭没认真咀嚼食物,增加胃的负担,最近偶尔会刻意加长咀嚼时间,但只是单纯为加长而加长,毫无意义可言。目标:一周内将午餐咀嚼时间从15分钟增加至20分钟,让胃疼出现频率减少。
1.感知当下,设置午餐“好好吃饭”的提醒2次。
2.对吃饭重新定义:对食物细嚼慢咽对我有何用?减少胃的负担,增强身体健康指数。
3.不那么做有问题吗?问题不大,现在就是胃疼,日后就难说了。我愿意去做吗?已习惯很难改变,但我愿意去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