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黄帝阴符经》第十七篇:众人知其然,圣人知其所以然

《黄帝阴符经》第十七篇:众人知其然,圣人知其所以然

作者: 七贤庄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1:25 被阅读49次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这一段话,是全书的精要所在,要弄弄清楚这句话,就要明白何为“愚人”,何为“我”

首先,这里的“愚人”并不是带有贬义的词,而是指大众,而这里的"我",也不单单是指作者本身,而是指圣人,“愚人”与“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众与圣人

愚,从心,从禺(yù)“禺”意为“(山)角落”,意为阻挡遮蔽,愚就是心被遮蔽了,山都压在身上了,你说多累呀。

我们被那些山遮住了呢,我们的媒体总是天天的渲染各种娱乐新闻,我们的电视总是播放各种诱惑的广告,我们的城市总是充满了五光十色的消费场所,就好比中秋节的月饼,你是被那外面的包装吸引了,还是里面可以吃的月饼呢

愚人就是被愚弄的人,没有自己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人云亦云,什么巴黎时装周,大家就认为那是美的标准,而相对于美,那便会有丑的出现,而今年流行的美,或许过两年有过时了,那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随着不外界的刺激不断的变化

统治者可以利用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无知,从而更好的统治人民,利用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从而窃取天地的权威,让人们拜倒在他的脚下,这也就是“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天地文理就是天文地理,愚人并不是把天文地理一开始就当做神圣,而是有人窃取了天地之后,开始自称为“天子”,而天地所反映的各种状况,就用来表示人间的各种吉凶,

比如,今天早上出门时,打碎了一个杯子,就以为出门会有血光之灾,这一样是"天地文理圣”的表现

如果作为愚人,便会为这天地间的东西所迷惑,而作为圣人,便会在这当下的时空中去探索自己真实的生命。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出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试中的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六年后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春天,再次参加了广州院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1836年(道光十六年),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 

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

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洪秀全遂说动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

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

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

从书生到起义领袖,建立如此庞大的“天平天国”,这其中便是洪秀全利用了当时的人们对宗教的愚昧,胡编乱造了一些神话,便是使得“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天地没有私心,从来不会让人们去崇拜他,或者是去神化它,真正的愚人,都是被人蒙蔽的,如同大家都是一群沉睡的人,有人半睡半醒的起来了,他们不但强奸沉睡之人的身体,还要强奸沉睡之人的思想,拿走你的钱还不够,还要拿走你的思想

所以,现在当下流行的很多灵修活动,什么印度瑜伽大师,什么美国心灵大师,那都是愚弄大众的手段而已,很多人趋之若鹜,不惜花掉大把的金钱,时间,甚至还把自己的身体都献给了大师,真的是愚不可及,头两年风风火火的大师“王林",也不是如此吗?

而在沉睡的人当中,忽然有人真正醒了,他坐在旁边试图保护着这一群还在沉睡的人,就像是老子,他写出这个世界的真相,试图不让这些妖魔鬼怪来残害我们的身体,试图把我们一个个的扶起来,站起来,试图让我们都能够回到“母体”,像一位勇敢的革命者

所以后来就说道:“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虞,为欺骗,

有些人把愚弄和欺骗他人的做法当做是最高智慧的表现,圣人认为不愚弄和欺骗他人是最高智慧的表现

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人们把神奇当做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表现,圣人认为不这样才是最高智慧的表现。

其实我们今天讲的整段话都不需要逐字逐字逐句翻译,

可以概括为,众人都看外表,圣人却看内在,众人知其然,圣人知其所以然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三个人都是学医的,。但不知道是何缘故,扁鹊两个哥哥的名气一直不如扁鹊,知名度也没有扁鹊的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日,扁鹊来到了魏国。魏国的国君魏文王召见了神医扁鹊,魏文王知道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学医的。

于是魏文王就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是学医的,那么你们三个人中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听到这个问题后,思考了片刻,回答说:“其实,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听后感到十分的困惑,就让扁鹊详细的说一下原因。

扁鹊向魏文王解释说:“之所以说我大哥的医术最好,是因为他能够在你没有发病之前就能看出你是否有病。那个时候,病人是不会觉得自己患病了的,我大哥就在病人发现之前就将病给治好了。这是因为这个缘故,大哥的医术一直不被他人认可,也没有什么名气。

我二哥是家中医术第二好的,因为他能够在病人发病初期就看出来,然后将病人给治好,这样一来,病人们都认为我二哥只擅长治疗一些小病症。病人找我治病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病情已经十分的严重了。

我将那些患了重病的病人给医治好后,我就更加出名了。但从根本上来讲,我的医术比不上我的两位哥哥。”魏文王听到扁鹊的解释后,豁然开朗。

当今世上就连扁鹊也难以找到,何来他的二位哥哥呢,可悲可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阴符经》第十七篇:众人知其然,圣人知其所以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c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