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心相印第六次活动中,我们一起学习了《青少年心理工作如何做》的第九章:陪伴和支持,第二次读这一章节,我更加震撼,被韦老师的真知灼见深深感染,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支持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
我们是孩子的陪伴者、孩子的支持者、孩子利益的捍卫者。韦老师的成功,是觉得自己让孩子心里有自信了,让孩子心灵自由了,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身后有人支持,其他的事情不用管太多。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这样的关系才能相处得不错。我们把家庭教育搞简单一点就是陪伴和支持。跟孩子建立心理联盟,随时都在,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就达到了陪伴的要求。我们快快乐乐地把孩子养大了,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了,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成就。陪伴的平等和自由并不是说不对他进行陪伴干预,而是进行积极的干预、建设性的干预。要用期待去陪伴和引导他,陪伴中有引导,陪伴中有关怀,陪伴中有期待。陪伴和支持是有建设性的,不是放任自由,边界一定要搞清楚。
此后的亲子关系绘画环节,我再一次真情流露,我和老公心连心,手牵手,加上懂事的儿子、孝敬的儿媳,我们四颗心紧紧地贴在起,共同期待着一个小生命的到来,那时我们的生活一定会锦上添花,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缺失了很多有效的陪伴,走了很多弯路,学了心理学,我们在第三代的教育上一定会建立好心理同盟,科学育儿。
最后的互赠祝福环节,我们每人都为对方写了几句祝福,董老师的署名是“爱你的雪艳”彻底把我暖到了,我们因心理学结缘,在心心相印活动中彼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彼此心心相印,祝愿大家在心理学的滋润下更加阳光,生活一切向好,每天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