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哈溪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从事乡村教育二十年了,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他们度过了一段又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在平淡的乡村教育中也发生了美好的故事。2018年7月6日,当我从马云公益基金会的官网上得知自己入围了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时,除了惊喜与兴奋之外,更多的是激励与鞭策,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在马云公益基金会APP平台上遇见了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我初为教师的领路人——蔡国文老师。

故事源于20年前的秋天。1998年8月,20岁出头的我从天祝民族师范毕业后,因为我是大山的孩子,怀揣满腔热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我义无反顾的选择去乡村学校任教,想用自己的力量助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提前几天从老家大红沟乡出发去县城,找到教育局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局领导应允之余感到意外,毕竟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心甘情愿去乡村任教的嘛。

接到通知的那天早晨,我从华藏寺坐轿车出发,中午前赶到哈溪镇学区(哈溪镇教育辅导站以前的称谓),得知自己分配到离镇子20多公里距离的长岭小学。我在镇上置办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坐三马子(当地老百姓对农用三轮车的叫法)到长岭村。一路颠簸,一小时后到达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站——长岭小学。走进学校大门,第一个迎上前来的就是蔡国文老师,几句简单的问候过后,他热情的从我肩上把行李取下来拿进他的宿舍,招呼我坐下来。此时老师们已经吃过午饭了,得知我没有吃午饭,蔡老师二话没说,马上生火为我做了午饭。看到他熟练而利索的忙碌着,感激与信赖之情油然而生,心里更坚定了我投身乡村教育的信念。由于当时教师宿舍紧张,校长安排我和蔡老师同住一间宿舍,在他的热心帮助下,经过一下午的“折腾”,在蔡老师床铺对面为我搭建了新床铺,我和他同事与舍友的日子开始了,这也是我与蔡老师友谊的开始。

蔡老师细致入微地告诉我许多学校的情况,小到提水、拾煤,大到如何“做饭”。读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做饭有那么难吗?其实对我而言真的很难!虽是山里孩子,但我是家里的老小,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的我,从小一心只读我的书本,放羊割草等农活大都是哥姐们做,做饭更是从未有过。那时候学校没有食堂,一日三餐老师们都是自己动手做。在蔡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从刚开始笨拙的能把拉条面弄成打水绳一般粗,到后来细宽面条之间熟练操作,这可都归功于蔡老师,至今这都是一笔生活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他更是给予我许多帮助,生活用品缺少,他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借给我使用,有些东西甚至送给我,对于刚参加工作,还没有领到工资的我,深情厚谊,至今让我满满的感激。


在后来的朝夕相处中,我得知蔡老师是一位代课教师,长岭小学当时连我加起来只有八位老师,其中代课教师就有四位,他便是其中之一。他家在离长岭小学5公里外的上泉乡大甘沟村,农忙时节他下午放学后就回家做农活了,真可谓一手拿粉笔,一手拿农具,这就是当年乡村代课教师的真实生活写照。相处的日子里,发现他酷爱写作,爱好书法。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办公室,教师宿舍既是生活的地方,也是办公的场所。他的桌上除了学生作业本以外,不是他创作的散文集子,就是厚厚一沓旧报纸上练写的欧体毛笔字。闲暇之余,他向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得知他当年在武威求学时,成绩非常优秀,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后来由于家庭缺少劳动力,为了挣钱补贴家里,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来我们学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

我们虽然年龄有差距,但共同语言多,他指导我备写教案,如何与孩子们相处,教导我热爱教师这个工作岗位,鼓励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别样的风采。他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那时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现在工整书写教案的习惯都是受他影响而形成的,并且也喜欢课余时间写教学随笔,并一直保持至今。在我长岭小学从教的日子里,他如路标,告诉我应走的路在何方;他如灯塔,在暗夜中为我指引方向,他就是我初为教师的领路人。那段青春岁月里,蔡老师对我无私的帮助与教导,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健步如飞”,也让我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更为坚定。
由于他是学区聘请的代课教师,工资很低,加上老婆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劳动,他代课教师的收入不能维持家庭开支,在我从长岭小学调离的前几个月,他就不得不遗憾的告别了自己钟爱的教师职业,走向了打工的道路。之后的日子里,我们为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奔波,加上他远在陕西咸阳打工,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联系。


今年在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入围的网络公示中,我在阅读关注我的评论时,突然间发现了蔡国文老师对我肯定与鼓励的评语。惊喜之余,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和蔡国文老师取得了联系,知道了他已搬迁到民勤县苏武农场多年,彼时的他也是武威天马竞辉文社非常活跃和有名的乡村诗人与散文作家了。电话里,回首往昔时我们一度哽咽说不出话来,他也是在偶然间浏览网站时看到我入围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新闻资讯,他就兴奋的在马云公益基金会公众号里为我点赞与评论,得知我在这几年教育教学中做出很多成绩时,对我给予了更为赢切的期望。虽说远离教育多年,但他的教育情怀没有变,依然心系乡村教育。我们两个有着相同教育情怀的老同事一起探讨和分享未来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蔡老师也对我今后的教育之路给予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就如多年前一般。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而这些难以忘记的时光,拼凑起我们的生活。感谢马云公益基金会对我20年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肯定,让我再次遇见这位有乡村教育情怀和才华的前辈同事,并与之同行。我也诚心渴望有一天,能从我们乡村校园里走出更多的乡村教育家,我亦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