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买水果的故事
启发:
三个小贩对着同样一个老太太,为什么销售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呢?
三个小贩了解老太太需求的深度不一样,第一个小贩只掌握了表面需求,没有了解本质需求。需求有表面和本质之分,那么这个老太太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呢?最本质的需求是因为她希望儿媳妇能为她生个又白又胖的孙子。所以,当第三个小贩向她推荐猕猴桃时,她很高兴就买了,因为这是她的目标和愿望。挖掘用户需求时最重要的是挖掘用户的本质需求。目标和愿望决定用户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用户有了问题和挑战,就要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含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要买的产品或服务是表面需求,用户遇到的问题才是潜在的本质需求,如果本质需求不强烈,用户是不会乱花钱的,分析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潜在的本质需求,这样才能成功获取用户的需求。
记录获取的需求

评估需求
面试时问你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工作中,你是如何评估需求的?哪些需求应该做?哪些需求不应该做?评估的标准是什么?”从应聘者回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依靠自己的直觉,拍脑门决定,或者是老板决定后,产品经理执行。用户需求千差万别,这些用户需求都是合理的吗?用户提出的任何需求都要满足吗?作为产品经理,怎么去评估用户的需求呢?这里主要介绍KANO模型、学会做减法、产品专家评审和A/B测试四种方法。在介绍这四种方式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需求一定是来自目标用户的需求,如果不是,评估这种需求没有太大的意义。
确定需求是来自目标用户群之后,可以借鉴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原理,将需求按照特征大致归类。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由日本的卡诺博士提出的,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1.基本型需求
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也叫用户需求的痛处,如果此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表现欠佳,用户的不满情绪会急剧增加,并且此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可以消除用户的不满,但并不能带来用户满意度的增加。对于这类需求,我们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在这方面失分。
2.期望型需求
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需的产品属性,有些期望型需求连用户都不太清楚,但是他们非常希望得到的,也叫用户需求的痒处。用户通常谈论的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又叫做线性需求,这类需求越多越好。此类需求若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用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当此类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表现不好,用户的不满也会显著增加。
这是成长期的需求,用户、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都关注的需求,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需求。对于这类需求,我们的做法应该是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质量,要力争超过竞争对手。
3.兴奋型需求
兴奋型需求指的是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使用户产生惊喜,也叫用户需求的暗处。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用户的潜在需求,我们的做法就是去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
4.KANO模型评估需求

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用户也一样,用户的需求也是在运动变化的,用户喜新厌旧也是情理之中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又有了新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如果没有被满足,或者这个时间才满足用户很早就提出的需求,虽然需求被满足,但是由于最佳时间已过,用户的满意度就会下降。也就是说,用户的需求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要注意时效性。


(1)第二、第三象限:表示一旦实现了一定数量的必须功能,就无法再通过增加这类功能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了。无论增加多少必需功能,用户满意度都不会超过中点以上。
(2)第一、第四象限:表示只要实现了一部分兴奋点,就可以明显提升用户满意度,苹果的产品在这方面是典型代表。
(3)第一、第三象限:表示期望型需求的增加和用户满意度呈线性增长,所以这类需求越多越好。
(4)时间的衰减:用户的需求类型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也许期望型需求变成了基本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变成了期望型需求,需要重新挖掘用户的兴奋型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