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博物人生》书摘

《博物人生》书摘

作者: brosharp | 来源:发表于2015-06-23 21:22 被阅读94次

回顾博物学的历史,传播和实践博物学与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有关,但用意是不同的。艾伦在给一部博物学经典著作《塞耳彭博物志》写导言时说:

“在我们的时代,‘推进科学’的愿望,就整体上说,已成一尊愚蠢的偶像了。几乎所有的科学教育,都以它为依归;它努力造就的,不是完整而博通的男人和女人,而是发明家,发现者,新化合物的制造者,和绿蚜虫的调查员。就其本身来说,这些都很好;但恕我直言,这并不是科学教育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这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科学的推进手’,却需要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当身边遇到类似的事时,能断其轻重,并轻者轻之,重者重之。”

对于人类个体,光阴似箭,人生有涯,并非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给个人填塞过多的知识并不能使个人变得更适应。过长的学制相当程度上只不过是增加社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这与恶性军备竞赛没有本质区别,此过程目前已经剥夺了年轻人本可以用于玩耍、嬉戏的美好时光,进而降低了个体存世的生活质量。在人类积累的海量知识面前,博物类知识应当优先传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要求可能已无法实现,但了解风吹草动(风起于青萍之末),感受“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主动规避大自然的风险(如从容面对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等,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教训可以汲取。

博物学教育有助于把孩子培养成为正常人、适应大自然的人。良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为个人寻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而不是鼓励大家挤在少数狭窄的道路上恶性竞争。博物学将为满足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实现多样化的个人理想提供丰富的选项。

相关文章

  • 《博物人生》书摘

    回顾博物学的历史,传播和实践博物学与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有关,但用意是不同的。艾伦在给一部博物学经典著作《塞耳彭...

  • 《博物人生》书摘(二)

    中国人长久以来并非靠近现代科技而过活。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已经不了解自己祖先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读书...

  • 《博物人生》书摘(三)

    博物学提倡个人探索,参悟大自然沧海桑田、人世间此起彼伏的道理,其目的通常说来不应当是为了取得高科技发明,更非瞄准动...

  • 《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艺术可以鼓舞、帮助人们超越战争的疯狂。——《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书摘#

  • 纯真博物馆 书摘

    11章 “先知易卜拉欣一开始当然不知道可以用羊来代替儿子。但他是那么地信奉真主,那么地爱真主,所以他觉得真主最终是...

  • 《少年博物馆》书摘

    我生性如此,对世界有足够的好奇心,却又胆小懦弱,不敢单独行动,要有一个人拉着我的胳膊,把我打包行李说快来呀,给我看...

  • 人生书摘

    但如果要我跟你掏心窝子,当你拿下第一个总冠军之后,你会意识到,这样的快感只会稍纵即逝,认同感也会稍纵即逝。如果你只...

  • 书摘《人生》

    人生,就是你存在于世间的所有酸甜苦辣,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快乐和忧愁。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

  • 《人生》书摘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 纯真博物馆 书摘 - 草稿

    11章 “先知易卜拉欣一开始当然不知道可以用羊来代替儿子。但他是那么地信奉真主,那么地爱真主,所以他觉得真主最终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物人生》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te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