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学习了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第四十五篇“好课是实实在在的课”,收获很大。
李老师说,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做许多准备,其中有一个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为自己明晰一个标准,什么是一堂好课?这是成功教学的方向和基石。
虽然有关好课的标准很多,因为教师教学风格差异很大,但无论什么样的好课,何种教学风格,都脱离不了一个“实”字。
上一堂实实在在的课,应是对所有教师所有教学的要求。
叶澜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
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在于: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相比,是不是不一样了?
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的课。
有效率,首先是体现在“面”上的效率。从结果来看,一堂课结束以后,如果是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发展,就是一堂充实有效率的课。
丰实的课,就是有生成的课。
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前预设之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成更多的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就是一堂丰实的课。
平实的课,就是常态下的课。
这种课是一种日用性的“家常课”,而不是那种主要用来展示的“公开课”,常态下的课,是那种不是只能在公开课上才能上的课。
真实的课,就是有缺憾的课。
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课堂有缺憾不是坏事,有缺憾恰恰说明教师还有发展完善的空间。
好课,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的课,但不能倒推或逆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