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伴着一声惊叫,女孩的电瓶车把突然横穿公路的婆婆撞到,因为是下坡路,后面的男孩也刹不住车,把女孩电瓶车尾部撞坏。
男孩与女孩把婆婆扶起来,便把两辆电瓶车移至路边,让其它车辆通行无阻,以免引起堵车。
婆婆坐下后,路人纷纷围过来。婆婆的右手很痛,不能碰,大家猜测可能骨折。女孩大学毕业,刚进入单位,急着去上班。这时男孩给女孩出主意报警,女孩并给爸爸打电话让过来帮忙处理。男孩认为自己是这件事见证人,怕女孩受委屈,一直陪在这等着处理(以为是女孩男朋友,后来才知是陌生人)。
警察迟迟没到,这时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大家众说纷云。路人甲:“怎么把老人撞了啊!不管怎样赶紧送医院”。路人乙:“老人横穿公路,这女孩运气真霉”。一个好心大姐拿出婆婆电话,给婆婆儿子打电话,便全程陪在她身边。大家开始评论这件事,形成两种观点。女孩一直不说话,焦急的等着爸爸与警察,而男孩一直站在旁边。
警察与女孩爸爸相继到达现场,女孩准备交给爸爸就去上班,因为快到上班时间了,这时婆婆儿子说不行,必须女孩在现场。女孩爸爸说,该怎么样怎么样,你先让她上班去。这时路人甲说:“你管他走不走呢,他爸爸在这,而且别人愿意拿钱”。路人乙说:“你别让她走哦,走了说不清楚”。警察把双方当事人的信息录入后,并问事情过程,是怎么撞到的。婆婆说:“我在斑马线上把我撞的”。这时男孩起了关键作用,他马上过来作证。不是这样的,我在后面看到了,是婆婆横穿公路才撞到的。
警察了解原委后,就让把婆婆送到医院。婆婆儿子依然不让女孩走,好心的路人丙气不过,情绪激动的说:“人家女孩上班不容易,你就让她走,她爸爸在这,也愿意拿钱,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别人不愿意拿钱,在这里也没有用”。婆婆儿子看到自己受指责,也是气氛,就开始回路人丙,路人丁也开始帮助婆婆儿子。还好有理性的第三方,把双方劝阻,没导致事情恶化。
女孩爸爸与婆婆儿子、婆婆去医院,女孩也去上班,路人也散了。散了的路人都相继跟认识的人聊着这事,又成了饭后茶余话题,当然内容也是千奇百怪。
这个世界上的好人真多,多到每个人都希望往自己想的那样发展,多到看到表面就评价,而当事人就算一句话不说,也能扯进这个漩涡里。
理性处理事情,把伤害降到最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