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物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作者: 孙大棒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01:11 被阅读1次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六小龄童遭到口诛笔伐,是因为他的理念触及了现代艺术的基本共识——文艺作品是没有不容置喙的原典的。我们把原典供在牌位上,就已经确认了它的本源意义。但艺术是流动的,每个创作者都拥有对原典的诠释权和解读权。《狮子王》甚至把哈姆雷特都变成野兽了啊!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艺术就是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随物赋形。以新的体制、内容和审美范式与时代同步。所谓原典至上,其实只是为了给某种意识形态找到符合其利益的“原典”为之背书罢了。

中国的戏曲,失传的不少,往往失传的,都是那些只发思古幽情,老实继承传统的剧目。《牡丹亭》原本是江西宜黄腔,但因改调才得以传承,假如泥古,在舞台审美过程中被淘汰,也是不奇怪的。所以,当《西游记》只能拍成《西游记》,就钻了牛角尖,就把作品往狭隘的路子逼,最后只能沦为俗物,消失于时代的浪潮。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六小龄童说:“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他讽刺《大话西游》,厌恶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但实际上,如果更改参照系统,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其实大多都是在编。玄奘西行当然是没有孙悟空保驾护航的,那么,《西游记》本身,是不是也是在对《大唐西域记》“乱编胡说”呢?再说《堂吉诃德》,大概也是对传统骑士小说的“乱编胡说”吧?忠勇无畏的骑士精神怎么可以被堂吉诃德亵渎,变得如此滑稽荒诞呢?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六小龄童不断强调西游精神: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尤其是乐观向上。他认为《大话西游》并没有表现出来。

但作品的内在蕴藉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他似乎混淆了故事模型和内在蕴藉的关系。故事模型是为蕴藉服务的,而不是蕴藉反而去服务故事。

文本的蕴藉和表达是自由的,故事也可以是自由的。

看过《七龙珠》的都知道,里面的孙悟空除了筋斗云以外,完全就是挂了个名。跟《西游记》的孙悟空没什么关系,但,这不妨碍这是一个好的文本啊!天知道我有多喜欢《七龙珠》,我的所有APP头像都是七龙珠的孙悟空。

《七龙珠》里,孙悟空从小刻苦练功、在太空舱持续增强压力修炼、不断被弗利萨升级形态怒草却依然不愿放弃战斗,最终把自己逼成赛亚人。这难道不就是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吗?这位在他看来髭毛炸鬼的孙悟空,反而是西游精神的传承者。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自由表达,才是对原典最大的尊重。因为艺术只要“排外”、“单传”,那就离死不远了,只有开枝散叶,百家争鸣,孙悟空才能更丰满,更精彩,更复杂,更有值得玩味和研究的魅力。六小龄童自己也代言脱胎于西游的网页游戏,他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但他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要尊重原典呢?我的狗头表情先发为敬。

客观来讲,六小龄童的表演是相当完美的,我外婆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影视形象。在86版电视剧的语境下,这位孙悟空是这个参考系最棒的孙悟空。六小龄童对角色的神态、动作的把握和拿捏已臻化境,堪称了不起的匠人。

正是这种对角色深入骨髓的表达,让六小龄童活成了孙悟空的“影”,这是对他表演的最高礼赞,但也是他人生的无奈之处。人戏不分的演员,其实不止他一个,张国荣的程蝶衣就是典型。但不同的是,张国荣是演员笼罩角色,六小龄童是角色笼罩演员。张国荣只不过是把现实的自己演了出来,他自己才是影的主体。而六小龄童作为演员,被孙悟空笼罩了——这就是他后来演其他戏不被人记住的原因,参考系是孙悟空,接下来要更出彩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再说回匠人,日本有一位寿司匠人叫小野二郎,做了几十年寿司。他和六小龄童都是各自行业的匠人。但我们不会说小野二郎是寿司的“影”,因为寿司只是东西,而孙悟空人格化强烈。“影”的意味无比浓郁。小野二郎和六小龄童一样技艺高超,但小野二郎不会指摘四川的脑花寿司是异端,他无所谓,他知道,自己的寿司是全世界最好的,随便你们怎么玩,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你看,真正的自信,应该是高坐神坛,独孤求败,期待挑战者,而不是污名化挑战者以确认自己的权威。真正的自信,是相信大众,相信历史,也服从大众,服从历史。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但二者似乎也有微妙的区别,做寿司这事,是越老越精,年月越久越有价值。但演孙悟空这事,似乎是青春饭,否则,六小龄童的演绎如此出神入化,为何如今不再有人邀请他当孙悟空了呢?你要是说那部迟迟不上映的《敢问路在何方》的话,除了有廉颇黄忠的气概,我还真不怎么期待那个孙悟空。就好像成龙现在似乎还在打,但《警察故事》和《尖峰时刻》,似乎也永远回不去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孙悟空的长生不老,实际上是通过凡人演员的接力来实现的。那部电影,像掩耳盗铃的挣扎,像被新时代抛弃后发出的哀声。那是电影技术飞速发展后,迟暮英雄落寞的背影,他不甘心,他想把往日荣光捡拾,但记忆毕竟只是记忆了,B站的番剧层出不穷,爱奇艺自制接踵而来,听说漫威又出新电影了——现在已经不是电视台只放一个剧的时代了。

孙悟空就算七十二变,也抵挡不了娱乐时代的千变万化。当国家把天幕打开,他就不再是齐天大圣了,他只是天上的一颗星而已。

一个演员,走穴赚钱,代言广告,是人之常情,是普通人都会做的事,无可厚非。但六小龄童之所以遭到非议,是因为我们大概也在用孙悟空的标准在要求他——观众也入戏了。他背负了一个过于沉重的符号,自己不仅不把这个包袱卸下来,甚至多年在综艺上不断为这个符号加码。因此,当那个叛逆自由、勇敢强大的“孙悟空”也贪财好名,有点小虚荣时,这种每个人都有的小毛病就会被无限放大。当凡人欲戴斗战胜佛的皇冠时,就必然要担下其难以承受之重。

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显然,六小龄童在苦撑,他又想做凡人,又想被封神,在需要其中一种形态时,就切换。但这种切换显得分裂和矛盾,构成了虚拟和现实交织的某种不适感和唐突感。苦撑符号所表现出的可笑和可怜,就是引起一场场网络声讨的原因。

六小龄童常常以说笑话的口吻说海关检查他身份证的故事,他有两个身份证,一个是本名章金莱,一个是艺名六小龄童。因为安检员不相信章金莱是他的本名,常常质问他:“你不是姓六吗?”

这是个寓言式的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官方认定有两个身份证的人,注定要背负着两个身份走完一生。所有的错乱,所有的无奈,所有的徘徊和迷失,最后都将归结于这个疑问——

也许安检员也奇怪,为什么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出了电视,也要老老实实坐火车呢?

(完)

公众号 宇宙酒

用于分享我写的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小龄童为什么会遭到口诛笔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pd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