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8

荣格:
我既不推崇过分的乐观主义,也不喜欢空想,我只关心人类个体的命运 -----它是组成整个世界的一个无限小的单位。如果我们充分理解了基督佳音,连上帝都会寻求自己的目标........个体知道吗?他的补充重量也能使天平倾斜 (荣格,1970年6月)
荣格将人生看做是两代人之间的环形的内在联结的束缚,解决内在争斗、内部危机的过程。
童稚的真理,最初自我的张力依赖成人的完善,达到最终的自我张力。
当他们循环时,一种文化既重视老人也同样重视年轻人,两代人之间内在彼此互相影响和互相充实。
丹尼尔.莱文森和生命结构理论
个体生命结构的进化阶段
他认为这一生命结构是在成人阶段进化成的一对相对有序的结果:由一系列交替稳定阶段组成(莱文特,1978年 ,49页)每一个稳定时期的基本任务是建构 ---生命结构。
青春期(14-20岁),进入成人世界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个年轻人对于成人生活的特定方式的知识、价值、意向都是模糊不定的,或具有极其幻想的色彩。大学或者部队及各机构,在此许多年轻人开始孕育和他们的家庭分离,开始进行完成早期成人转变所需的内在和外在发展的工作。
进入成人世界(22-28岁)
这一时期,新的生命结构一定要建立。一个年轻人现在就要视图去确定一种职业,建立更成熟的友谊和性的联系 --- 包括婚姻。
这一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达到一种认为自己是一成人的最初感觉,并基于他的兴趣和目标行程 --- 初始的生命结构。这是一个探索时期,要进行协议重要的选择。
莱文特认为:
许多年轻人进入这个时期是带着“梦”(成为老板、作家、画家、艺术家...)这个梦跟工作联系着。这个梦对于未来的成长十分重要。没有这个梦,生活将充满压抑或使你感到压抑空虚。
在后半生,这一指令性意象或梦的恢复以及它的失败就成为主要的发展问题。大约50岁左右的主要变化经常是由于一个人背叛或者妥协自己的梦的感受引起的。
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良师和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密切相关 ----也和他的成功密切相关。
这位老师或许是教师、老板、编辑、朋友或者有经验的同事,这些人代表一种年轻人追求的成就水准。他邀请年轻人进入他的世界,展示他周围的一切 ---更关键的 ---赠与他幸福梦想。良师不仅帮助培养年轻人的发展,也增强了年轻人的成人感。
通过表面看本质和内在精神结构的行为按他的先辈的基督教观点来看是神圣的。为了使创造者意识到自己的创造物,人类意识到自己,他的号召必将给黑暗带来光明
借助于思考人类脱离了动物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解释出事自然助长了意识的发展。通过意识,人类认识到世界的存在,对大自然有了了解,由此进一步证实了创造者(荣格 1961年)
最终,荣格同意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安拉斯希.莱西斯的论说:
我知道如果没有我,上帝就一分钟也不存在。如果我毁灭了,他也终究会放弃幽灵
成人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莎士比亚:
世界是一个舞台
一切的男女都不过是演员
他们有他们的登场和退场
而且一个人在他的时代里扮演许多的角色
他的角色的扮演分七个时期
最初婴孩在乳母怀抱里啼哭呕吐
于是带着书包啼哭的学童
露着早上明澈的脸,像一只蜗牛般很勉强地爬向学校
于是长吁短叹的恋人以哀伤的短歌呈献给他的情人的娥眉。
于是爱好离奇的咒骂的军人,胡须长得像一只豹,爱惜名誉,急于争吵,甚至于在炮口内觅取如泡沫幻影的名誉。
于是法官饱食了困难,挺着美观的圆肚子,张着庄严的眼睛,留着规规矩矩的胡须,
他的发言充满着聪明的格言和时新的例证,
他这样扮演他的角色。
第六个时期转入消瘦的,穿着拖鞋的丑角,鼻上架着眼镜,身边挂着钱袋,
好好节省下来的青年时代的袜子,穿在他的瘦缩的小腿上,
大得难以使人相信,
他的壮年的洪声转成小孩子尖锐的声音,
在他的声音里充满竹笛的尖声。
最后一幕结束这怪事层出的传记是第二个婴孩时期,
并且仅令是湮没无闻,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味觉,没有一切的东西。
卡尔.霍妮
神经症是一个人表征他或她自己的内在思路的结果,是太热衷于取悦他人而忘记自己的最深处的满足和需求的结果(霍妮,1950年)
霍妮反对弗洛伊德人格划分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反,她把整个人作为一整体“完形”(又译格式塔)加以总体思考,而不是将其看成内部冲突的各部分构成的系统。
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都强调人的发展中的自我的调节和指令作用。她持有不同观点:自我经常仅仅是一种个体显示利益表现,它不适于代表作为整体的人格,因为人格市场有起超越现实的倾向,有其无意识的深度。
她说,真正的自身才是人格的中心
弗洛伊德体系没有为创造力的基本角色和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显示留有余地。与其作为障碍不如作为机会来看待和接受这一体系,因为道德感根植于自身而不是社会角色执中(比勒.马萨雷克,1968年,19页)
她批评自我心理学,因为她认为自我寻求野心或错误的价值,要对一个人真正自身的欠缺负有责任。
所以只以自我层级作指令而考虑的人格,一定会“失其深度,因为它的自身指向没有从人格的内核中走出”。
艾里克.埃里克森
艾里克森八组心里任务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出生 至 1岁
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1岁 至 6岁
主动性对内疚 6岁 至 10岁
勤奋对自卑 10岁 至 14岁
认同对角色混乱 青春期:14岁 至 20岁
亲密对孤独 成人早起:20岁 至 40岁
创造性对呆滞 成人中期:40岁 至65岁
自我完善对失意 成人晚期:65岁以后
弗洛伊德将人格看成是结构的并且是儿童早期形成的。而艾里克森认为,本质上,人格总是发展的。这使得他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持续的阶段序列,每一步都为新的成长提供可能性。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期仅仅是已经儿童期所决定其方向的诸多结果的单纯展开。
与其相反,在艾里克森看来,心理发展是为“危机”所策动的,无论如何,决定性的转折点不可避免。他通过将怀疑归于每个生命阶段而强调这种发展的危机方面,强调基本的内在冲突永远不能完全解决,而且在下一段生命中继续再现。
一个新的生命任务标示一种危机,她的结果是成功地完成,或是集聚将来的危机以对一生构成损害.......每一次危机都为下一次危机作准备,正如此一步向彼一步;每一次危机都为成人人格再立一块基石(艾里克森,1958年,第254页)
当我们进行于整个人生历程时,大展愈来愈复杂。全部以往的同一性发展的重构,这经常意指一再和以前积累进行着斗争。当后一危机激化时,前一危机可能出现。尽管同一性危机在青春期已经解决,但后来的重压也能使它突然重现。而且,整个八个阶段会贯穿于人的一生。
成人早期的危机是关于亲密对孤独,如果很好的解决,结果会产生爱的能力。
中年危机大约发生在50岁前后,中心店是创造性对停滞,如果很好的解决,结果会产生关心的能力。“创造性”的使用已超过一个人自己的家庭,而且要关心其他的人,关心其产品和观念。
艾里克森确信:
成年人如此这般地构成,以致于需要被需要,是为了使他免遭自身专注的心里畸形,因为在这种状态中,他容易成为他自己的婴儿和宠儿。
教学是很好的创造性的例子,说明了生命各阶段和整个一生的联结。它和成人、儿童、文化相关联。
人生最后阶段陷于自我完善的失意绝望,如果成功的解决了,将导致智慧。
通过成熟调节的巩固,聪明人能够接受他那“作为必须是,且必然使得,不可替代的那样一种仅有的一生” 虽然意识到了不同的生活风格,但聪明人也维护自己的尊贵。
“仅有这种完善才能够平衡对有限生命的意识结论的绝望的认识,仅有这种整体才能够超越对那种结束的、消失的过去情感的厌恶。”
“生命结构” 是关键性选择形成的,这些选择通常和职业、婚姻、家庭等有关,在这种结构中寻求目标和价值。
“转折时期”滞止了当下的生命结构,为新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性。这些转折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寻求、重新估价存在的结构,去探求在自身和世界中变化的可能性,趋向于拥护在下一个稳定时期为新的生命结构构筑基础的决定性选择。
这样一个发展转折的任务在于了结人生的一个事情,去接受逝去了的结局的遗存;去回顾和评价过去;去决定保持或者抛弃的过去的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愿望、未来的可能性。
在转折时期,一个人悬浮于过去和未来之间,努力克服分裂它们的裂隙。
过去的许多构建着未来的基础,过去的许多也通常伴随着痛苦之情被漠视和不顾。
转折时期是危机时期,也是一个机会阶段。
是否在成人期存在一个个体发展的正常进程?
成人生命在整个时期是如何进化的?
文莱将成人生命进程划分7个主要阶段
成人早期 20-40岁
成人中期 40-60岁
成人后期 60岁以上
每个阶段又分几个时期

脱离家庭 18-22岁
这是青春期和完全进入成人世界之间的转折。
这一时期,年轻人忙于为自己的成人生活创立基础。通常一半在家一半在外,努力将自己从父母的资助和权威中分离出来。这包括离开家庭,在资金上独立,为使其更自立,更有责任而设定新角色。和双亲分离的过程持续整个一生,永远不会完全结束,这是莱文特的观点。但整个一生中在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总是变化的。
30岁间转折 28-32岁
这一时期,一个男子对他是否继续他的已选择的职业,还是当他有一个机会时他有所变化表现出一种疑惑。而大多数人保持在最初选择的职业上,维持在现已存在的婚姻联结上。这一时期,有许多职业、婚姻变幻。带这一转折的结尾,一个人的思想集中于未来。
30岁间转折的结束,成人准备阶段也就完成了。一个男子现在已是一个成人了。他被交付给另一个新的生命结构,这一个结构贯穿下一个8-10年的活动过程中。这种新的生命结构,莱文特称之“安定”,是建构于下一个时期的。它为年轻男子实现他在30多岁的理想提供一种构架。
安定 32-39岁
这一阶段,男子通常十分忠诚于他的工作和家庭。
他为打下一种基础而献身于见习成人阶段。他现在开始攀登职业的阶梯,他所完成的越多,他现在开始的他个人职业建构的职位层次就越高。
已选择的职业通常为达到不同的进步层级提供了大致的时间表。早期的安定阶段大都围绕我们初始的选择去建设一种生活。
这个时候,是在社会中寻求合适职位,确立职业,进行工作的事情。
在这一时期,年轻男子进入了职业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还是年轻、经验少、资历浅的成员。他在职业中努力进取攀登阶梯,并成为资历较高地位稳定的一员。
这一时期,他个人的幸福依赖他对达到这些目的的距离、速度的评估。
后期安定 成为自己 36-41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安定的目标,在他的阶梯上进行尽力的进取,成为职业中资深的一员,用自己的声音清晰的讲话,有很大程度的权威,在起生活中很少依赖其他人和机构。独立的意愿使他去做他自认为是最本质的、不计后果的事情;而对社会肯定的意愿使他对其他人的反应很敏感,易受他人的影响。
这一事件,男子有一种倒退感,被其他人压制和被他自己的冲突、禁忌所压抑的感觉。这些关系反应着外在现实和内在进程。这些年间的外在环境经常是限制、损伤自尊心的。
当一个男人上进了,他就和已经划定自己区域的那些资历深的人接触得更近了。
组织经常是严格的,限制个人的主动性和发展,另一方面,肯定的、赞成的、进取的意愿是一个人的特别易受社会压力、内在焦虑情感冲击。
想成人的迫切愿望导致了成人期内孩童形象的再生。莱文特认为,30多岁,儿童期自身的活动是正常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并认为,孩子/男人冲突的增强,是在更高层次上产生解决冲突可能性的积极的步骤。
这一时期,良师的友谊可能特别不稳和易受伤害。和良师的密切关系的中止,经常是一种相互间的痛苦的历程。他不仅放弃了他当时的良师,而且他急于成长,准备成为任何老者的门徒。
中年转折 39-42岁
30多岁时,一个男人体验到一种发展的危机,这处于他不能完成他成为自己的那种任务的感受;出于他不能在他选择的阶梯上有足够的进取;不能获得他想象的肯定、独立、资历;不能是他当下生命结构所确定的他自己。
大约40岁左右,一个新的事情开始进行,莱文特称之为中年转折。这时的任务是和过去想妥协,为未来做准备,为踏上成人中期铺设台阶。
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人,自身之内的以及和外在世界的激烈争斗已被唤醒。他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遭到怀疑,他们完全斥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他们不能一如既往,而是需要时间去选择新的道路或修正旧的道路。中年的重新评价的过程,使早年免于检查的现实问题的无意识的内在冲突、焦虑、内疚、依赖、仇恨、虚荣等方面重新活动起来。
它们使他很难改变一种压抑的生命结构。
“任何真正的重新估价一定是痛苦的”莱文特说,“因为它们幻想挑战,赋予了现存结构所基于的利益”
为什么在中年期有一种危机?
我们在成人期需要发展性的转折,部分是因为生命结构不允许自身缺乏任何一个方面的生活,在构筑一生结构时,我进行了一些选择,确定了一种选择,二拒绝了其他。每个种生命结构必然重视自身的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小看其它方面。中年期,自身被忽视的方面急切地寻找自身的表达。一个人听到了以前拒绝认同的声音,一种爱的丧失或失落,或搁置,现在又是他的了。
再构建 进入成人中期 45-50岁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成人中期之始,不能形成稳定的生命结构。
一个人滞留在这个时期,直到他的优势发展任务产生满意的结构为止。
一个人有时间去再评价、探索、检验选择、为新生活创造基础。现在他必须选择,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生命结构。出现在50岁间的生命结构,对自身的适应方式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一直没有形成,另一些形成了一种在世界中很适用但和自身联结很少的生命结构;还有些人则很少受志向、热情和年轻的幻想的暴虐统治。他们能和其他人联系很深然而又再一次分离并步入自身。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