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了《信》,因为是日本东野圭吾的作品,迟迟没有把心中激荡的情绪整理成文字,总归念念不忘——平实的文字,朴实的文风,明明告诉自己故事虚构,却仍然想着故事的主人公将何去何从,又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武岛刚志,23岁,父母双亡,没有文化,只能干体力活,损坏了身体,腰和膝盖的疼痛,失去了工作。他急于筹集学费供弟弟上大学,于是铤而走险去偷窃一位老太太家,因为“她有用不完的钱,稍微偷点儿也不会给她的生活带来多大妨碍”,他在偷到钱后,想到了餐桌上的糖炒栗子,想到了这是弟弟直贵最爱吃的,于是回过头来拿糖炒栗子,又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搬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看过它的画面的宽屏电视。这时候,老太太醒了!突然的腰痛让他下半身麻痹,老太太报警、反抗,刚志把螺丝刀扎进她的喉咙……
武岛刚志被判15年监禁,他的人生只剩在孤独中向受害者家人忏悔,向弟弟传达自己的牵挂。他珍惜狱中每月一次写信的机会,坚持写信,给受害者家人,给弟弟,哪怕极少得到回应。
武岛刚志没有想到自己的信给弟弟带去一次次的灾难,失去工作,失去爱人,被人歧视……可每月一次的写信,是他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机会,而弟弟的回信,也成了他唯一的期盼。
希望哥哥不再写信,直贵不去探监,不再回信,搬家了不告诉哥哥,哥哥辗转打听到他的新家地址,仍一封封地在心中倾诉最琐碎的事,总认为弟弟太忙碌。
武岛直贵唯一一次去探监,告诉哥哥,他记错了。喜欢糖炒栗子的是妈妈,是兄弟俩将剥了皮的栗子递给妈妈时她开心的笑脸……
故事是虚构的,我仍忍不住去想:如果刚志记得是妈妈喜欢栗子会怎样呢?如果他没有打开电视机会怎样?如果老太太醒来后他没有腰痛会怎样……
是的,我怜悯这个被社会抛弃,也将被亲人抛弃的人。因为我知道他的悲惨与无奈,无论是杀人前,还是杀人后,他都是一个善良的人——想认真生活,希望弟弟好的善良的哥哥。可是,在他将螺丝刀插入老太太脖子的时候,他的确是恶魔。
他可以被原谅吗?我希望他被原谅。他心中只有弟弟,哪怕弟弟在漫长的时间里不去探望,不回信,他总是以哥哥的心理解并等待,明明生活在深深的孤独与后悔中,可他传递的文字只有平和。
如果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愿意原谅吗?不能。理由是我不能赌他的生命中只会有一个瞬间成为恶魔,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人是骨子里的残暴,所以应该隔离——看,多么充足的理由!
我们是否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别人,对某事妄加评论呢?真相背后或许是更深的阴谋,或许是更深的悲苦。真相,或许总离我们有一段距离。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牢牢将心底的恶魔束缚。因为,恶魔伤害的,永远不可能只有自己。

哥哥的犯罪,武岛直贵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从此打上了“抢劫杀人罪”罪犯弟弟的标签。世人只看到了刚志的恶——残忍杀害一个老太太。他将何去何从?
直贵回到学校,同学远离,校长希望他退学,管理公寓的房地产公司的人催促他搬走,而他没有亲人,没有能去的地方……
人们没有侮辱他,没有攻击他,只是为他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谁也不愿意和犯下抢劫杀人这样恶性犯罪的人接触,哪怕是间接的关系也不行。
应该享受大学生活,擅长理科的直贵到废品处理场上班,从事将垃圾分类的工作。他寻找能一边上高中一边打工的地方,因为保证人一栏空白被多个地方拒绝。他去加油站面试,尝试说自己的真实情况,对方“马上表情就僵硬了”。
梅村老师介绍他在一家外国风味饭店工作,直到高中毕业为止,让他得以暂时安定。老师对店长隐瞒了哥哥的事情。后来,他的同学来店里,事情暴露。店长犹豫了,店里的熟客在店里说笑明显减少,也不再和员工打招呼、谈笑。直贵选择了辞职。
因为一首《想象》,直贵加入了寺尾的四人乐队——即使知道他的哥哥,他们也接纳了他。他成为乐队主唱,与伙伴一同排练,他开始期待走音乐之路,期待与哥哥分享这份快乐。乐队终于有机会正式登台演出,却是以他退出为条件。他伤心、绝望后以个人原因提出离开。寺尾得知真相,为了其他伙伴只能放他走。
从此,直贵在"BJ"(酒吧名)上班时是“独子”,遇到心仪的女孩时是“独子”。直到一封樱花印章的信被女友的追逐者看到,揭穿了他的谎言,两人最终分手。
直贵不断努力,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终于从函授教育部,转入大学的正规课程。毕业以后,他参加各个公司的考试时,“哥哥”就在美国留学,学音乐。最终,一家电器产品的量贩店录取了他。他在电脑销售部门工作,工作热忱,坚持学习,希望“让周围的人认识到,武岛直贵这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是够格的”。他的确得到了“能干”的评价,一心期待今后什么事也没有,一切顺利。然而,店里发生了游戏机被盗事件,警察介入调查,“哥哥”失去了假身份。警察虽然没有公开,但公司调查了他。直贵敏锐地发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一起工作的人开始疏远他。后来,直贵被派去仓库。
平野社长在这儿给直贵上了一课:“有歧视,是当然的事情”;“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
直贵在妻子的鼓励下,决定不再逃避,也恢复了与哥哥的通信,直到他的女儿被伙伴疏远。为了保护亲人,直贵辞职,再次搬家。在写给哥哥的信中叙述自己的遭遇,并要和哥哥断绝关系。
直贵鼓起勇气去受害者家里道歉,得知哥哥一直在给那家人写信,也在最后一封信中表示后悔,没想到自己的信让对方一直困扰,也伤害了弟弟,决心不再写信。
直贵以为哥哥会很生气,但他只是后悔给弟弟造成困扰与伤害。受寺尾的邀请,直贵答应去哥哥所在的监狱给犯人唱歌。他告诉自己,让哥哥看弟弟的样子是最后一次了。哥哥坐在犯人中,深深耷拉着脑袋,他准备唱歌,却怎么也发不出声来——小说结束。
我希望小说最后写直贵的歌声温暖了所有的犯人,哥哥和弟弟和解;我希望这个社会包容直贵一家人;我希望……可是,如果我是当事人,我又会如何做呢?大概正如文中所说,希望他得到幸福,但并不想跟自己有太多瓜葛,如果别人能给予帮助更好。
哥哥的信,给了直贵痛苦,也让他有了人生路上的奋斗与摸索。他对哥哥仍然爱着吧!他有了要保护的家人,不得不抛弃哥哥吧……
如果我们深深明白,犯错误受惩罚的不只是自己,最亲爱的人也会饱受伤害,我们是否愿意更忍耐,更宽容一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