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是一本特别刷新我三观的书。什么叫刷新三观呢?就是让我对世界、人生、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就是说,已经不是对周遭世界有了一点点新的认识,而是仿佛重新认识一般。
在我读《人类简史》之前,我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叫做《进化心理学》。读这本书是有原因的,原因来自于我内心真正渴望了解人类的本性,前两三年我遇到了许多不大顺心的事情,遭遇了许多事情之后让我开始觉得,人其实挺像的,换种说法来讲就是人本性都是一样的。这道理估计人人都知道,但知道和理解其实是两回事,没有过具体的经历是不可能理解的。
因为内心的求知欲,所以我读完了《进化心理学》。这本书与我以往读的许多课外读物不同,它的专业性特别的强,读起来比我自己的专业书都觉得不省多少力气,基本上作者的每个观点,每个结论都是有以往的文献作为支撑的。而且,对于数据的分析都是使用的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的。这本书让我刮目相看之处在于它的严谨性。让我觉得,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话题可能扯远了,那么就往回扯一扯吧。为什么聊《人类简史》的读后感我会谈到《进化心理学》呢?原因在于这两本书都描述了人类与人类社会的本质。他们都抛开了一切束缚,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用科学研究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人类简史》中将人类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大致的描述,也探讨了人类社会独有的东西,比如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对于我们智人来说,有三大重要的革命性时刻,一是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二是1万多年前的农业革命,三是500年前的科学革命。认知革命决定了智人与其它动物的不同,也显示出了我们智人的优越性,有了认知革命,智人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协作,面对其它动物的独自行动,我们这个物种也就变得十分强大。在那时之前,智人不过还是处于食物链的中端水平,但后来一跃而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第二场革命是农业革命,在农业革命之前,智人还是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狩猎和采集生活的一大问题就是食物来源不够稳定。但在农业革命之后,智人学会了驯化植物与动物,从此智人就过起了起早贪黑的农耕生活,由于智人有了固定的生活栖息地,如政治、经济等智人独有的东西就慢慢的发展起来了。当然,智人最牛的一次革命还是最近才发生的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一次思想认知上的大革命,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并且懂得使用量化的实践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所以,智人发展的前几万年都不如科学革命之后的这几百年发展的更为迅速。单单就我们看到的世界的情况,与几十年前相比就已经大为不同,原因就在于科学的思想使我们的进步飞快。现在我们所受的教育是科学教育,所生产的大多产品是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起居也都要讲究科学方法,总之智人已经更有科学的思想了。
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了作者对于政治、经济、科技、宗教之间关系的看法。我感受比较强烈的是,这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也没有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概念。这世界有的只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然而为了智人世界的秩序,我们又必须拥有同一个理念性的东西,以这些东西才能使得智人大规模的协作。比如,钱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理念性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是没有钱这东西的,不过是智人赋予了钱意义,当大家都认同钱的时候,那么钱就是钱,用钱可以换得你想要的基本上任何东西。当大家都不认同这东西的时候,钱不过是一张完全无用的纸。
我还比较有印象的是一段关于古代阶级社会的描述。那时候有的人生下来就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平民或是奴隶,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到了现代社会就进步多了,我们没有像以前那样谁生下来就注定身份高贵,谁生下来就注定身份卑微。但,这在作者看来是不对的,其实智人的阶级观念基本就没有多大变化,不过是换了另一形式。以前显示人身份的是世袭下来的东西,现在显示人身份地位的也是“世袭”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钱。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家一贫如洗,这就是阶级。可能有的人认为,物质富有并不代表就心灵富有,身份高贵。而教育正是进一步划分阶级的存在。物质基础就决定了富家子弟会受更好的教育,形成更完善的人格,拥有更多的财富。想一想钱是什么就明白了,钱不过是人赋予意义的一个东西,难道不像是爵位?
本书我比较钟意的是它带给我了一些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就是要看清什么是世界本有的不变的东西,这些是本质,也要分辨清什么是智人自己的东西,这些是会变的,当这些东西变化了不要觉得惊讶。所以,对于本书最后的关于对未来的预测我不是多么喜欢,因为一是因为它并没有带给我一个思考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二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完全是作者的臆想。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人类简史”,那么不把人类写到玩完也就不符合这个主题了嘛。
关于人类的发展,我一贯的思维是人类一定是朝着更利于自己的,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而去的。但现在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农业革命来说,农业革命是人类自行发起的一场革命,那么,经过了农业革命之后的人类究竟是变得更幸福了呢还是更悲惨了?有很多结论都表明其实经过了农业革命,人类是变得更不幸福了。想想看,本来人过的生活是狩猎采集生活,虽然危险重重而且食物来源也并不十分稳定,但对个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是更符合动物的习性的。经过了农业革命,人类变得不需要再东奔西走狩猎猎物、采集水果。但人类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并且每天都要千方百计的照顾好植物与家畜,经常要弯腰除草等劳作,人类身体的设计本来就不是为了干这种事情的,所以怎么可能幸福?就食物来说,农业革命之前的人类各种食物都要吃,营养十分丰富。农业革命之后的人类进食十分单一,因地制宜,在哪片地就吃哪种食物,营养十分单一。
那么,既然各种结果都不如从前,人类为什么不干脆直接重新过之前的日子呢?原因在于,虽然个人的处境变得不如从前了,但由于农业革命使得食物数量大大增加,所以人的数量变得更多。这个时候谁又愿意重返狩猎生活呢?这时候重返狩猎生活就意味着必须牺牲一部分人,谁来做牺牲者呢?同时,农业革命之后,部落变得常见,部落斗争也变得常见,如果一个部落以种植粮食为生,自然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而另一个部落当然也要进行农业革命不能落下脚步,否则就会有灭族之灾。所以,就结果来说,农业革命使得人类整体的繁殖变得更为成功,但个人却是不如从前幸福了。博弈论中讲的囚徒困境、公地悲剧和这是相通的。
对于刚才提到的物种整体繁殖变得更成功,个体变的不如从前幸福。这还有个具体的例子,比如牛这个物种。牛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物种,因为牛能帮助人做许多苦力,所以人大量的让牛繁殖,从而牛的数量庞大,所以说牛这个物种的繁殖是十分成功的,但对于牛个体来说却是变得不如从前幸福了,从前牛虽然数量少,繁殖数量并不多,但每个个体都是过着自由自在舒适安逸的日子的。而自从变成了人的家畜,每天只能下苦力干活,走的慢了就要被抽打。
人类的发展有极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并不是像我从前觉得那么理想,从前我觉得人一定是将自己带到最好的方向去的。现在,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着眼目前,都发现人类并不一定会把自己带到好的方向去的。虽然科学革命带给了人类极大的物质财富,但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条件其实不如从前。虽然通讯、交通带给了人类极大的便利,但因此人类整体的生活节奏变得加倍的快,对每个个体来说这样的快节奏一定是不幸福的,但正如农业革命之后我们不得不从事农业来不落后,我们每个个体也不得不适应这种快节奏以不落后别人。结果就是,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不幸福,但又不得不继续前行,而就整体人类的繁殖成功来说无疑是进步了,人类有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好的医疗条件,人类数量只会继续狂增不减。
这么想或许是比较悲观。但悲观乐观都是错的。对于这个世界,我的看法是要着眼目前。未来真的谁也看不到,谁也想不到。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就是做好当下该做好的事情,以上帝视角来看问题可以,但以上帝视角做一个个体要做的决策就一定是错了。
文章写的比较乱,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现在想结束了就结束了,以一句中国的古话做结尾吧:“尽人事,听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