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书名:《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作者:彼得.戴曼迪斯 史蒂夫.科特勒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耗时:3.5小时(读&写)
预想:富足指的是什么?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的富足?身心?
思考:这本书能带给我怎样的认知?
二、书中要点
1、Why:
我们的信念由大脑塑造,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由信念塑造。人们一方面习惯于把自己的信念当做现实的一种倾向,另一方面又偏爱坏消息,于是悲观的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稀缺,要透过一些手段抑制人口增长,才能避免资源告罄,事实上人们面临的问题并非是资源的稀缺,而是如何利用资源。不应该考虑减少分饼子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将饼子越做越大。
作者相信当人们通过多样化消费,将生产简单化,同时进行信息的交换,那么就能获取非零和博奕的效果。伴随着援助、贸易、绿色科技与和平,贫富差距逐渐消失。
然而,未能达到富足,在于:今天技术进步的速度实在太慢。
2、What:
富足金字塔三层次:(1)食物、水、住所;(2)能源、信息通信技术、教育;(3)健康和自由
富足的四驱动因素:技术、创新、科技慈善家(商业原则指导)、社会里最穷的人(崛起的10亿人)
如何提高全球民众生活水平,是作者给出的富足定义。
3、How:
(1)指数型发展的技术,诸如谷歌人脑,人工智能,3D打印,纳米技术,无人驾驶等,都是实现富足的最重要力量。
(2)创新。比如创客运动,DIY创新,DIY生物体,自制无人机,社会企业家创造低收入者住房信贷等,这些从无到有的创新,每一种都在推动人们向前,而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新,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富足自然得以实现。
(3)科技慈善家。科技慈善家们开创慈善新方向,比如在一些较为偏僻贫穷的村落开设乡村银行,为一些女性相对不那么被重视的地方开设女性教育课程,设立聪明人基金会,让更多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或者设置一些个人自我完善项目,鼓励民众加强自我完善,这些科技慈善家们除了提供财务资本外,还提供人力资本,他们认为“开出一张支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4)发现金字塔底层财富,即作者所提到了社会最贫穷人群----崛起的10亿人。利用现有的货物与服务,与底层消费者共同开发,将产品与服务商品化,并使这些产品与服务变得超级便宜,即使是穷人也能消费得起,比如售卖牛仔裤材料包、千元内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农村小额信贷、手机银行等等,让贫穷的人也能拥有便利的生活,如此,他们要想耕种,只需先上网搜索什么样的农作物更有收益,同时办理小额信贷,使用手机银行去货币化,富足也就容易实现。
(5)打破资源阻咒,搭建多样化市场,使新闻自由,信息通畅。
(6)运用合作工具,将资源这块饼做到更大。比如进行交通革命,改进信息通信技术,搭建智能供水网,循环用水,生产转基因农作物,将农场建成垂直农场,进行人工培植肉(试管肉),利用风力、水力、太阳能发电,建立智能电网,完善在线教育,使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寓教予乐,研究干细胞与3D打印技术,开发机器人医护人员,创建经济自由、言论自由、信息通信技术合作平台等。
(7)创新与突破的4动机:好奇心---对科技发展有强大推动力,恐惧-----激发冒险精神,创造财富的欲望,追求人生的意义。
要想改变世界,你就得有几分疯狂,并且敢于承担风险。
三、此书与我何干?
里面还是有些商机的,当然,不是非法泡制瘦肉精什么的,而是“利用现有货物与商品,与底层消费者共同合作开发,将产品与服务商品化,并变得超级便宜”。比如现在很多电商,与偏远山村农民合作助销当地农副产品,取得双赢。以及在线教育,如何将教育游戏化,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四、杂绪
作者在此书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关于人类生存未来的美好愿景:
地球上10亿人喝上干净的水,住上自己负担得起的住房,个性化的教育,顶级的医疗护理,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
闭上眼睛想想,如果真能如书中所述,未来真的非常美好。然而,私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人的素质如果不能随之提高,一切唯利是图的话,那么科技越进步,人类也许越灾荒。君不见,小白菜泡凡士林水,黄瓜喷避孕药,西瓜注膨大剂,包子馅是猪肉香精加报纸碎,各种层次不穷的科技手段被不法商人用来牟取私利,作为一个山寨大国,我从不怀疑我国人民的智慧,只要有新技术出来,国人必定能率先仿制,且甚至可能有所创新,超越母版。
只但愿,人人都能如作者般拥有美好愿景,人人都能有为了全世界共同富足而奋发的情怀。当然,也有人说,如果人的条件好起来了,不再为贫穷担忧,自然就不屑再争小利,自然就回归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了。然而,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没事时瞅着一堵墙一张床一冰箱,闭眼仿若闻着金灿灿稻穗香的日子,大多数人都响往之。
最后,想起《机械姬》,细思恐极,杞人忧天,抚额睡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