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巴菲特投资、选择公司的原则,让我们学会如何识别一家优秀公司的标准。
管理者也可以反省自己公司目前处于什么水平,从哪些方面提升公司?创业者该如何制定公司的原则?
好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策略,可是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投资成就,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耐心和深入分析!

耐心,坚守自己的能力圈,这让自己可以更加相对容易的看透自己的投资标的!
什么是“深入分析”?,他以一个简洁的定义开始:“基于已有的原则和正常的逻辑,仔细研究可以获得的事实,得出结论。”
他进一步将分析分为三步:描述;批判;选择。
第一步,搜集多方信息并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第二步,检验这些搜集来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代表事实么?最后一步要求分析人员作出判断,判断这些证券是否具有吸引力。
投资先投人,看管理层行不行?
巴菲特看中管理层如下三点: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随大流”。
1.管理准则中的理性:
配置公司资本的能力,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能力,因为长期而言,这将决定股东的价值。决定如何处理公司盈利,是继续留在企业内投资,还是分给股东,这体现着公司管理层的理性!
如果额外的现金被保留在企业内部,能产生高于平均的资产回报率,高于资金的成本,那企业应该保留所有现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符合逻辑的。
如果保留的现金投资于那些低于平均回报的项目,则是非理性的,但这种现象却很常见。巴菲特认为,对于企业增长的盈利,如果不能投资于超越平均回报率的项目,唯一合理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分给股东。具体做法有两种:①分红,或提高分红;②回购股票。
2.管理准则中的坦诚:
巴菲特高度赞扬那些能全面、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层,他们承认错误,也分享成功,对于股东他们开诚布公。
坦诚的管理层能够帮助股东或投资者回答三个问题:①公司的大致估值?②公司有多大可能性达到未来目标?③鉴于过去的表现,管理层干得如何?巴菲特称赞那些有勇气公开谈论失败的管理层。每个公司都会犯错,不管是大的或小的。
但巴菲特认为,太多管理层爱夸大其词,而不是诚实沟通,他们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冲突而损坏了股东或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这样的管理层并不坦诚。因此,巴菲特认为具有坦率品质的管理层的公司是值得考虑投资的好企业。
3.管理准则中的惯性驱使:
公司管理层通常具有一种旅鼠般的、模仿他人的倾向,即使是愚蠢或不理性的行为。巴菲特认为惯性驱使来自几种令人不安的情况:①(组织机构)拒绝改变当前的方向;②闲不住,仅仅为了填满时间,通过新项目或并购消化手中的现金;③满足领导者的愿望,无论其多么愚蠢,下属都会准备好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④同行的行为,同行们是否扩张、收购、制定管理层薪酬计划等,都会引起没头脑的模仿。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巴菲特列出了三个最有影响的因素:①大多数管理者无法控制自己做事的欲望;②大多数管理者不停地与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比较销售额、利润、管理层薪酬计划,这也导致公司的多动症;③大多数管理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懂得人们的冲动是如此有价值:①你能从中学会如何避免多数人的错误;②你可以识别是他人的错误,并从中捕捉到机会。
因此,在茫茫股海中,我们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会有个人的判断失误,这些都会影响成功。当数以百万计的人的错误汇集在一起,会将市场推向毁灭性的方向。从众心理越强,错误的积累就越多,在非理性的怒海狂涛之中,只有少数理性者才能生存。所以对于情绪驱动的误判,解药只有理性。
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四大类12条准则为:
一、企业准则——三个基本的企业特点:
1、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2、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3、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二、管理准则——三个重要的高管素质:
1、管理层是否理性?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三、财务准则——四个至关重要的财务标准:
1、重视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2、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3、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4、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四、市场准则——两项相关的成本指导:
1、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2、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