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第三课,讲“树立作家思维,摆脱自嗨写作,提高文章质量”。
作家思维需要有新的高度。既然这种思维模式与自嗨写作相对的,那就要突破固有模式的束缚,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尤其如我这样的,年龄较大,受传统文学影响很深,自嗨写作已经很长时间了。觉醒和改变肯定会有很大困难。
但是每天面对网络进行自媒体写作,这是现实。还想继续走下去,就得改变。
所谓作家思维,就是要考虑作品的价值是什么?设立什么主题?作品所传递的是什么价值观?你的作品有哪些社会意义?作品的读者群在哪里?
想想也是,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在日记本上写写就可以了。
但是眼前的现状是,我们的文章多数都是公开发在互联网上的。没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又公之于众,从逻辑上就说不通。
既然认同了作品必须具有社会意义,那怎么确定主题?
比如想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一定要考量你的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就如 取沧海一粟那样,它虽然及其渺小,却因为来自于那片大海,便一定携带着彼时彼地的信息和痕迹。
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作品所具备的价值,来自于作者对社会现实、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作家首先应当具备思想家的特质。只不过作家是用文学的形式,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地表达思想。
作品的社会意义,则在于探讨社会的共性问题,而不是只顾小我,只写自己内心狭小空间的个人感受。
当然,文章中肯定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这感受,在你所构建的作品里,已经超出了一己之思,而表现出“你们”这一类人,共同面对相似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反应和行为方式。让作品中包含了比你个人的喜怒哀乐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也许,我们还没有写好一篇特别受读者认可的文章,但是在动笔之前,就应当考虑,你的作品如果成功了,它能活到几时。流行一时还是长期活着?并选择后者。
也许有人认为,这近乎痴人说梦吧!
但是,你不朝罗马方向前进,怎能到达罗马呢?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两个邻居,眼神都很准,一个天天练习百步穿杨的枪法;另一个每天在家里练习小米穿针。一段时间过去,二人都很有长进,颇有佳绩。请问哪一个更有意义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作家思维最后一点:找准作品的读者群。这大约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来动态的确定。
首先,你的作品属于哪一类的?适合什么年龄段的读者?而后,这个年龄的人中,从事什么工作什么文化层次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可能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与你作品共鸣的可能有多大等等。
所谓读者思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他为啥要看我的作品?他愿意买我的作品吗?值得读者关注的优势在哪里?读者能从作品中得到什么?作品能提供什么帮助?都必须认真去思考。
想要摆脱自嗨阶段,就要回顾自己过往写出来的文字,并进而找到超越自己的方法,告别过去。
那就是:写作初心与价值相结合;学会系统写作,拥有写书思维,树立作家思维;了解完整文章的结构,刻意练习;有目的有主题的创作,以社会价值为导向进行写作。
一堂课下来,林林总总,信息量很大。然而生活是立体的,作品不是平面的,以上各个方面也不是线性的。当我们深刻领会,加以融合并落到实处,不一定马上就能做的很好,但一定能取得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