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作者: 莫雨竹morn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2-10 07:57 被阅读184次

✨(1)

我在一个付费平台,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知识问答内容。自己看到专家的回复,茅塞顿开,真是"听专家一席话,胜过自己拼十年"。因为收获巨大,就去跟朋友分享。分享的时候,自己怕说不清大咖的理论,还有如果直接分享问题链接给朋友,人家会不会觉得推销产品。而我就是纯分享,没有想赚钱之意思。就直接把我付过费的答案发给了朋友群。

刚发完,一个朋友提醒我,这里有知识产权。我仗义的回答,没事,我付过费的,算给大家的红包。朋友只好点透:你,想扔多钱都行。你没想过人家专家的劳动付出?这样截图出去,影响人家的知识输出的回报,是有知识产权问题。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呢?我自己经常会觉得,我为他人考虑了很多,但结果总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不由停下来,去思考,我是照顾别人感受的?为啥越照顾越照顾不全面?其实很简单,因为没有照顾到自己。

     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你的周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就像一个球状的蜘蛛网,你的精力只能让你看到你面前。但你的上,下,左,右,都会被你忽视掉。然而,他们真实存在着。人的眼睛长在脸的前方,你永远不会把周遭全部看到。如果一味追求去看到他人的,那么势必迷失在这无形的立体网络里。

   把眼光收回,看到自己,才能看到世界。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需要和内心时,内在会散发一种能量,去把我们的需求传达出去让周围环境感知到,进而达到一种和谐。所以人们会强调:我若盛开,清风自来。就是这个意境。

      因此照顾好自己是首位,做自己才是关键!

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2)

前天飘雪赶走了雾霾,昨天晴空万里。

天蓝蓝,心晴朗。

家附近有个小山为主景的公园,拉着儿子一起,爬山,放松。

山顶有个莲花台状的小喷泉,冬节没有喷水。但坑洼的地面,积了好多雪水。落雪因太阳化成干净的池水,又因为一夜寒冷,结成一层晶莹的冰面。那天早上儿子在这里玩的不亦乐乎,乐不思蜀。

   刚 进公园的时候,他一会吵着要给他买个玩具,一会吵着进游乐场。我都没有同意。我这次带他出来,是跟大自然亲近的,不能让游乐场和玩具占满了眼球而感受不到初春的美。

       所以,开始他不高兴的。小嘴撅的可以挂油瓶。见我坚定的没有买的意思后,他开始不愿意再爬,而要求回家。我依然没有妥协,只是很温柔的拉起他,慢慢前行。而我拉他,他倒退一步,我继续拉,他再继续退。变成一个拉扯游戏。那么好,我随性陪他玩这小游戏。就这样缓慢的前行到了山顶,来到那片莲花池。

     他遇到冰,兴奋松开我的手,爬在坑旁边。从一个个小坑中挖起冰面,去观察每一个模块凝结出的形状各异的冰块。

      他告诉我:妈妈,这是武士斧,这是神器剑,那个飞翔标......哎呀,妈妈它又变形了。(冰化了一块),叭.....,妈妈,你看它们都碎了,成了一个个小子弹耶......

       儿子玩的开心,想象的丰富,最后冰快化掉的时候,又变成冰笔在地下作出属于他自己也冰雪传奇。就这样,痛快的,幸福的玩了一个多小时。

     孩子,最活在当下。社会,则是充满诱惑。如果让孩子自己面对,他们无法正确判断。当父母能够站在他们身边,拉着他们的小手,引领他们穿越那些繁杂的不良诱惑,回归自然时,他们会迅速的找到自己,并享受自己。反而更有创造力,更吸引周边为他们服务。

      父母要随时甄别,引导和支持到孩子。静待也许会开出你不想要的罂粟。辛勤耕耘后,静待,才会开出属于孩子自己的芬芳。

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3)

       我在“知乎”上遇到一位提育儿困惑问题的家长。她的问题如下:请问,我怎么引导熊孩子,过年花了我的车,包,衣服,化妆品......很多。

       我先问她了一个问题:第一件东西被破坏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她愣住了,想了想反问我:老师,不是要让孩子多探索吗?不是要包容他们探索中犯的错误吗?不是让孩子做自己吗?

         我笑了,是啊。我们学了些育儿知识,开始在意孩子的各种敏感期,注重孩子的内在需求,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独立的孩子。

      可是,孩子做自己。接纳的同时,有没有边界?有没有给孩子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就像在大海里游泳,看不到岸,感受到的是迷茫和无助。

      其实,更可怕,更没有安全感。

      你看,在游泳池里,孩子游的多好?那是他知道随时可以触及到岸,岸可以让他停下来,可以让他脚落地,心踏实。

      这个岸,是父母需要给孩子筑造的。让孩子有边界感,让他们懂的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

     当孩子破坏了第一个东西时,你没有说“不可以”,那么他当然会去继续“研究”第二个,三个.....无数个。既然第一个你接受了,就该做好接受后面无限个的准备,而不是抱怨“熊孩子”。这是谁养成了“熊”?是孩子自己?让孩子这样做“自己”而家长失去了自己。让孩子这样做“自己”而孩子失去了世界。这,可能也不是家长的初衷。

       探索世界当然要鼓励,但是有前提:尊重环境。孩子做自我必然要支持,但是有引导:合作与贡献。

       孩子寻找自我价值的时候,要看到人,是社会人属性,是需要在团队中生存。而在团队中,既有自我,活出被讨厌的勇气,又不伤害他人,拥有社会情怀。这就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吧?

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相关文章

  • 3⃣0⃣《被讨厌的勇气》

    『批评教育和表扬教育』 阿德勒心理学对待教育的立场: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阿德勒心理学都...

  • 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1) 我在一个付费平台,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知识问答内容。自己看到专家的回复,茅塞顿开,真是"听专家一席话,胜过自...

  • 剽悍读书营4连0221剽悍晨读

    今天剽悍晨读的文章《心理学大师给你的6个育儿锦囊》分享的是阿德勒的《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身为与弗洛伊德、荣格...

  • 不管教的勇气

    感恩樊登老师分享,跟阿德勒学育儿 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育儿参考。 本 书 价 值 依据阿德勒心理学,作者深入浅出地总...

  • 生活的意义 1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本书作者是奥地利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个体心理学的...

  • 浅析正面管教的基石--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人,他的代表作是《自卑与超越》。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奠定...

  • 1117晨读笔记书名《自卑与超越》

    本书作者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介绍的就是“个体心理学”理论。 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并成为“心理学三巨头”。 阿...

  • 你有你的计划,孩子另有计划

    解读《不管教的勇气》 理论基础源于阿德勒的:个体发展心理学。让阿德勒的思想大放异彩是一本育儿的书籍《正面管教》,它...

  • 2019-04-24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它是让我们做出行动与改变的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模式,完全...

  • 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心理学必读书籍

    阿德勒与佛洛依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与超越》,历年来,广受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德勒心理学与育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qg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