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女儿从呀呀学语开始,在我的熏陶下,也是个书迷。开始是翻看卡通连环画,背诵《三字经》和唐诗宋词,到了五六岁,就踩在凳子上翻看我书柜里面的书,读不懂也要胡乱翻一翻。翻毕,就会仰起小脑瓜问我:“妈妈,《红楼梦》讲的什么呀?《西游记》跟电视里的‘西游记’怎么不一样?我怎么看不懂啊?”我就必须用她能听懂的语言给她简单阐释一番,否则她绝不会善罢甘休。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既然女儿喜欢读书,我就得顺其天性,便为她买了一些世界儿童名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一千零一夜》等等,小家伙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记得有人说儿童记忆的黄金时间是在八岁之前,我便利用节假日开始带她系统地学习国学:《三字经》、《弟子规》、《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让她一边跟我吟诵,一边聆听名师讲座,如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傅佩荣的“老庄的智慧”等。每次上班前,我会列出今天要诵读的经典篇目,下班后再检查女儿诵读的情况,她渐渐养成了习惯,每次都会完成的很好。只要有时间我会陪着女儿一起读书,一起感受圣贤的智慧。母女俩或手捧《诗经》,边踱步边吟诵;或手捧《论语》,跪伏在床上,摇摆着身子朗声而读。我领读,她跟读,或者她领读,我跟读,真乃至乐莫若读书也。只要有我陪读,女儿的读书兴趣便分外浓厚,记诵也十分快。可正读着,她会猛然停下来,对某句名言进行自我解释。即使解释肤浅,甚至完全不合原义,我也要表扬她一番,我明白赞赏和鼓励是教育孩子最明智的选择。读书之余,我会让她看一些与国学有关的动画片:《聪明的伦文叙》、《孔子》等。她看着看着就沉思起来,然后一本正经地问我:“什么叫君子”,“孔子为什么要成为君子”之类的问题,我必须用她能明白的语言进行解释,直到她满意为止。
正是由于这些经典的滋养,女儿变得活波可爱,纯真善良,且从来不会撒谎。在她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充满了灵性,都成了她爱护的对象。有次,家里养的一只鹦鹉生病死了,女儿很伤心,哭着非要我陪着她到屋外的草坪上安葬鹦鹉,为鹦鹉造了一个坟头,并在坟头上插了一支月季花作为记号。我站立一旁,心中感动,良久不语。第二天早晨一醒来,女儿就兴奋地告诉我说她梦见死去的鹦鹉变成了蝴蝶,飞得很高很高,她都够不着。女儿善良的天性让我这个做妈妈的也自愧不如!
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在不断成长。孩子的纯良天性反照了我们这些父母被金钱社会所腐蚀了的人性,我们教育了孩子,同时,孩子反过来也教育了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