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软件本身就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工程,并且是伴随着高技术含量的。在现在“互联网+”潮流的驱动下,就会有很多传统行业的人涌入到互联网行业。随着资金的带动,带来了鱼龙混杂的人员为了能够高薪而涌入互联网行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之前在淘宝买点卡的人都干吹自己是做互联网出身的。
随着人员能力,认知水平被大幅拉低。导致软件的复杂性,精密性,高技术含量被大幅的忽略与降低。比较久之前软件架构是从建筑架构而来的,后来我又以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进行架构设计的类比。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是最起码与这两项工作复杂度,精密程度相对等的工作。不过这两项工作是不可以重建的,关乎生活,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所以,人们才比较重视。

中台建设
在软件业界有流行靠PMP的,对于PMP来说软件只不过是一个项目而已。而且也不是什么复杂项目,复杂项目可以是造航天飞机并让他上线,也可以是组织一场奥运会。而对比航天飞机的建造与飞天返回的过程来说,任何的公司的中台建设都显得非常小。不管是耗费的资金,还是投入的人员,还是复杂程度都非常小。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建造一个中台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关系着公司的发展。所以对于公司来说建设一套中台体系是需要想美国重视NASA的程度一样进行重视的。
对于NASA来说,他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套完整的,可用的系统。关于怎样构建一套这样的系统,这套系统构建过程背后所包含的意义是什么是不会告诉我们的。也就是除了形式,我们不能学到更多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往往这些知识才是这套系统能完整的运行起来的意义。
就像学习敏捷一样,国内国外都在学敏捷,都在实践敏捷。而且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多的多。为什么还有人在说敏捷呢?在国内我看到的是很多管理层为了满足自己的或者自己团队的利益而推动的敏捷,这类不以根本原则作为指导的推动只能是失败的。
只有公司重视自己的发展,重视公司的未来才能真正成功的建设一套中台。重视中台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中台建设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例如:有比较全面的业务分析、又对企业架构的理解、选择适合公司的建设过程、有适合的实施方法、有对服务治理的理解、有对康威定律的理解。
规划
规划是对巨大的目标怎样实现,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正如下图中所说到的:

对于企业架构设计以及企业能力模型来说需要的能力包括:

-
业务架构(BA:政策和业务体系)
政策和业务相关战略,及其所必要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的整体结构。 -
数据架构(DA:数据体系)
执行政策和业务时所必要的信息处理数据的整体结构。 -
应用架构(AA:应用处理体系)
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的整体结构 -
技术架构(TA:技术体系)
以硬件和网络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的整体结构。
过程
对于规划完成后需要进行落地实施的方法。有多重方法可以进行有自上而下的将企业架构设计推广带下层并进行实施,自下而上的过程的将各个系统构建好后进行融合,还有中间插入业务流程进行相关的设计与适配的过程。
对于选择那种方式是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例如:阿里的大中台战略其实是自上而下的进行,通过上层对多种业务的聚合,形成最后的中台概念。从无到有的方式也是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构建的。
对于自底向上的方式是对于现有的业务进行业务与实体的抽象,并补充业务链中欠缺的一环形成一套业务实体后根据实体进行业务的管理与治理工作形成的服务群。
中间插入适配的过程,在不变更前端业务与后台业务的情况下在中间插入适配使数据,业务,流程可以穿透在前后端之间的方式形成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形式。
方法
在选择完成实施过程之后,具体应该怎样进行更小可实施单元的划分,可以使用的实施方法:MVP,纵向,横向。
将MVP的方式认为以新的业务为突破,形成新的业务,技术,数据方式进行构建。ToGaf类似的内容是使用纵向划分并进行构建的过程。横向是构建一个业务层。
总结
总结的内容只有中台其实是一个企业架构的实践,它的构建过程是需要符合企业架构的实施过程的。
参考
设计已死?
企业架构(EA)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为什么企业架构如此重要?
到底什么才是业务架构?
开发企业架构的实用指南
《CIO工作指南》阅读笔记--IT架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