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人谈起《天龙八部》,提及阿碧姑娘,他竟是不熟悉,也说几个版本也看了,还是印象极浅。
我说还是去读原著的好,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由来。
有时会想,现在的孩子们,还有多人会去读金庸的原著。文字与电视,有时隔着长长的山河。
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我买了些,偏巧没有《天龙八部》,后来购得广州出版社版本,继尔总是念着新修版。
网上去作对比,大概剧情也知道,只是喜欢新修《天龙八部》的结尾。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多年之后,金庸先生还是改了结尾。
书购得来,念起曾经书中故事却已忘得大概,再被电视剧的扰了顺序,于是就在年末,重新读起。
金庸先生曾言笔下姑娘中最喜欢阿碧,其次才是小昭。多年光阴,我把阿碧姑娘的故事已忘的干净了。
《向来痴》一章,阿碧姑娘登场,想来金庸先生真是喜欢,把所有对江南女子最美好的想象都放在了她身上。
段誉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其实这少女也非甚美,比之木婉清颇有不如,但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温柔,便不逊于十分人才的美女”
金庸先生喜欢阿碧姑娘,想来是她最没有野心,纵有心思也不过是一连几日在夜下为慕容复一边缝制衣服一边牵念。
朱碧相衬,正应着北乔峰南慕容,阿朱塞上牛羊成了空念,阿碧的思念成了真,余生却不知要添多少泪痕。
每一个角色自有她的用处,若非阿碧姑娘一时内急,又因与段誉同船,才想起去曼陀山庄。
江湖如烟,故事总要结尾,当日以兵器作乐器的阿碧姑娘,何有兴趣再谈起《采桑子》来,春水碧波中的太湖,那一抹绿萝裙已是憔悴了。
三联版中的结尾太过悲凉:
坟边垂首站着一个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浅绿色衣衫,明艳的脸上颇有凄楚憔悴之色,只见她从一只蓝中取出糖果糕饼,分给众小儿,说道:“大家好乖,明天再来玩,又有糖果糕饼吃!”语间呜咽,一滴一泪水落入了竹蓝中。
所以,新版之中她身边多了王姑娘。虽然,这样把阿碧的份量削弱了,但是我更喜欢这一个结局。
我写下这篇文字并非是专为评析某一个姑娘,只是读书入了迷,每一处都仿佛成了真。与有此关的,就动了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