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座主题
教育学申请
主讲嘉宾
Yutong Lu
Bachelor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Master
Harvard University
Education
本期讲座内容
1、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留学?
2、为什么要选择读教育学?
3、申请时间线 & 时间规划
4、如何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5、Q & A
个人背景:
成绩
● GPA: 外交学:3.87 ; 英语:3.95
● 托福:110(30+30+23+27)
● GRE:160+166 3.5
实践经历
● 弘慧教育基金会—项目助理
●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光志愿者协会—会长
● 各种支教、教学
研究经历
●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政策中心研究助理
● 清华大学外文系流动儿童阅读研究项目
● 独立研究: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为什么选择美国?
从申请要求和专业细分来看:
1. 申请
1)考试要求:托福和 GRE
2)时间对比 :大四上学期 1 月前提交申请,比英港迟出结果
3)申请材料:PS,CV,推荐信 2-3 封等
2. 专业
1)细分:宏观研究、英语教学(偏实践和一线教学)、教育心理、 教育科技、研究方法(教育统计)
2)时长:一年半/一年/两年,根据学校政策而定
3)学制:论文/学分/实践
4)费用:
● 英国 25-30 万/年
● 美国 40 万-50 万(公立/私立)
为什么选择教育学?
1. 性格
用 MBTI 职业性格测试,给选择专业作参考。
我的结果:ENFP 人格:记者型,教育家型
2. 实践
教育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自己设计,教育不是你讲我听,形式有趣
3. 未来发展
前景广阔,有国家政策/刚需
4. 冲击名校
多个专业都和教育专业有交叉,多元背景/发挥转专业亮点/学科交叉/录取率
5. 退出机制
毕业后的方向多样,比如学术/一线教师/培训,能够获得最鲜活的数据和例子,达到多元的发展
申请时间线
1.自己的时间线
---大一
上学期保持 GPA 在比较高的状态,下学期加入了社团,志愿者组织,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流动儿童健美操老师),暑假参加留学的夏令营
---大二
上学期社团合资活动,把规模扩大,家教,决定留学中介/DIY,寒假办了社团的大型活动,海外义工(作为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功利,注意一定要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申请才会有帮助),下学期找了实习,参加了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联系海外教学的机构,考出了语言成绩
---大三
社团和志愿者活动之间的联系,关于生涯规划的线上兼职工作,确定了专业兴趣之后找到了相关的实习,下学期去 UCLA 交换,拿到了推荐信,暑假在芝加哥大学做暑期项目
---大四
上学期托福和 GRE 成绩,申请文书准备,下学期结合专业做实习和项目活动
2.时间规划 Tips
1)大一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者项目,社团项目,兼职项目,结识朋友,拓展视野,丰富简历
2)低年级假期可以参与游学、海外义工、交流项目,提高语言能力,结识朋友
3)大二开始尝试与专业相关实习,开始在专业领域 network
4)多尝试专业领域细分方向,多尝试,准备好足够的热情深耕
5)大三找细分领域实习,要专业性比较强的,认真工作
6)发掘自己更多潜力和兴趣所在,勇于尝试,跨专业技能也都可以尝试,但硬性条件不能丢
3. 留学时间规划
1)最好大一或大二确定是否出国/考研/保研,相应努力方向和学校政策不同,舍得取舍
2)尽早确定 DIY/中介,申请季容易手忙脚乱
3)选校时间比想象地长,尽早开始
4)标准化考试准备时间比想象的长,尽早开始
背景提升
1. 保持GPA
1)不推崇功利性选课,但也要考虑给分因素
2)认真阅读 Syllabus,判断评分比重
3)学期开始阶段对难度判断,计划时间分配
4)和老师、学长学姐多交流
5)认真做事,利用好值得利用的作业
6)懂得取舍,学习技巧≠考试技巧
2. 社团
1)兴趣类/专业(leadership)类/创立?
2)做实事,做有价值的事,做利人利己的事
3)利用机会拓展人脉,寻求专业领域 network
3. 实践
1)低年级多领域尝试,拓展视野,充实简历
2)专业相关最好,没有的话关键词:leadership,social work,underprivileged area
3)途径:学校活动;微信搜索关键词:义工、社区服务、(大学生)志愿活动
4)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4. 实习
1)第一份实习最难,可以从相关方向的公益机构开始,了解行业,养成工作习惯
2)滚雪球:在一份工作中结识相关领域的人,多聊天,多接触,很容易发现下一份机会
3)认真制作简历,在面试中练习面试
4)工作中养成总结的习惯,看现有工作和理想的差距,主动调整,主动争取,不是频繁更换
5)不懂就问,真诚待人,和 mentor、同事建立长期友善的关系
6)明确目标,确定你在工作中想获得什么,定期反思
5. 学术
1)利用好感兴趣的课:平时作业、期末作业
2)和老师多交流,留下好印象,争取 RA
3)不确定研究方向时可以做研究志愿者,参与科研工作,即使很微小
4)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找寻相关研究院/社科院/教授的实习
5)主动 reach out,主动推销自己
6)开展自己的独立研究,用大创/学校 independent study project 机会
7)暑校、研究方法课,补充学校没有的知识
8)扎实读文献,收数据,不要投机取巧
6. 交换
1)学校项目问清政策(转学分/选课/时间)
2)自己申请:Study Abroad Foundation/大学 visiting student
3)交换时期熟悉美国课堂,补充学术背景,争取推荐信
7. 语言考试
1)把学习语言当成自然而然的事,是工具不是目的
2)标化考试不要掉以轻心,尽早准备
留学相关
1)要不要找中介?
● 中介:全包,半 DIY
● 个人:全 DIY
2)推荐信
建立联系;多多交流;不要不好意思
3)PS、Additional Essay、Writing Sample
4)语言考试、面试
Q&A
1. 三维重要吗?
很重要,是硬性条件,决定门槛。但也不重要,过了门槛就是比较别的。所以在可控范围内越高越好。
2. 如何选(校/专业/项目)?
明确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手段。
3.大学期间迷茫怎么办?
● 动起来,参加活动/运动
● 读书
● 和信任的老师/长辈/学长学姐聊天,消弭信息 gap
4. 时间规划?
越早越好,但也没有必要规定好一条精确的路。
5. 教育学看中哪些特质?
热情,为什么要学
6. 教育学考核更偏重什么点:
● 研究型:研究能力
● 授课型:语言沟通能力
7.参加义工等活动对申请是否有帮助?
决定于是否把这些活动做的有深度,是否经过自己的思考
8. 跨专业申请需要注意的点:
● 文书中要说清为什么要跨专业,趋动力是什么
● 要把现在的专业和申请专业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点
9. 哈佛大学国际教育政策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分为5个模块:经济学,国际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政策评估和测量
10.老师上课时会重点关注哪些社会议题?
更加注重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小编提醒:申请学校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抱变化,接受意外,做最好的准备,不要想结果。
● Know yourself,找到你的 Flow,不攀比 ●
● 行行出状元,但贵在坚持和专精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