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善于利用和借助客观条件去做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也是一样,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说“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使用。”如果我们借助这些写作原则,再反复不断的使用,是不是也能写出出众的作品?答案是肯定的。
布兰登.罗伊尔在小红书中介绍了开启写作的正确方式:写作要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包括20条万能写作原则入手。这些原则不仅适合学生,对于职场中人以及参加各类考试的读者同样适用。
布兰登·罗伊尔,就读于哈弗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任职期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能给我们哪些帮助呢?
1.结构
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E. B.怀特(E.B.White)
如果听到这样的话:“小王,你去银行办事的时候能不等帮我个忙?如果你是坐公交车去,下车后沿阳光路向东走100米经过红绿灯再沿育前大街向北走50米,在育前大街与红星路交叉口你会看到启恒文具店,在那帮我买一包**牌笔芯。”是不是会很抓狂,如果想要知道对方到底说了什么还必须把所有的话都听完或者再让对方重复一下才能听懂。
但如果换种说法“小王,你去银行办事的时候能帮我个忙吗?去启恒文具店帮忙买一包**牌笔芯。如果你坐公交车去税务局,下车后沿阳光路向东走100米,经过红绿灯,再沿育前大街向北走50米,在育前大街与红星路交叉口你会看到启恒文具店。”直接说重点,干脆利落,听的人也畅快。
写作跟说话一样,没有重点的去读一篇文章只会造成思想混乱,最后完全不知道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直接开门见山,一句话总结,接下来把主题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展开,主题明确,观点清晰,这便是布莱登.罗伊尔说的“下山”式,从总结到细节,读者心中有数才有读下去的欲望。
引人入胜的文章必须是总结先行,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然后针对结论展开几个观点,一步步引导人们跟随作者的思路走下去,最终达到作者预设的点。
2.风格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说话做事写作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风格首先就要运用准确的词汇个性化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创作要有根有据,俗话说“智慧源于生活”。
布莱登.罗伊尔在小红书中说“读者乐意通过个人经历来了解某一情境如何,并与作者(或演讲者)发生联系。”从个人经历引发联想比虚构的事情要更有说服力,因为真实的事情不必像虚构的事情那样必考虑是否符合可能性,而且真实的事情比虚构的事情更大众化,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然后再运用简洁的词语,语句等把有代表性的细节描绘出来,往往越细节,越简单的画面给人的感触越深。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词语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锤炼词语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骤。
3.可读性
读作品就跟相亲一样,第一眼的整体印象好才让人有想读的欲望,所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极其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排版和设计,让文章看起来干净,整洁。
如果整页都被文字填的满满当当的,恐怕会让人眼花缭乱,适当留白,增加页边距,段落之间空行隔开,读者读起来会更轻松,文章看起来更易读。
还可以运用可读性工具突出关键词和短语。
粗体可用于强调关键词,使关键点瞬间被注意到,在读者浏览文章时尤为重要。
破折号可以改变句子节奏,以更灵动的方式对词语或句子进行强调,如“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曹禺《雷雨》)”
最后是回顾和修改文章
写完作业也需要有个检查的过程,更何况写作。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把“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夏丐尊在《文心》中说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无论文章或绘画,凡是摹仿套袭的东西,决不配称为创作。我们应该感谢回顾和修改这个过程,这可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把一些自己觉得不好的,不擅长的方面通过修改这个过程逐渐去完善,使之逐渐充满新鲜感。
这《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犹如教科书般帮我们奠定写作的基础,原则很简单,但离真正掌握能成功的写出一篇优秀作品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还需要勤加练习,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相信很快就会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