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书中所言:恐惧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身。
初登讲台那年,在笔记本上大笔一挥写下一句话: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也渴望有朝一日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能力超群、经验丰富、成效显著,可以毫无畏惧地走进任何一个课堂。可这么多年,对讲台我总是心生恐惧,每次走进教室都有轻重程度不一的恐惧感。或源自知识本身,或源自学生,或源自自己的内心。
在读《教学勇气》之前,我从没好好想过自己的恐惧,看到作者的那一段亲身经历,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二十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恐怖经历。每次讲公开课更是寝食不安夜不成寐,而且我发现年龄越大恐惧感越强。怕课备得不充分,怕听不真切学生的回答,怕反应迟钝,怕出现难以驾驭的突发事件。
怎样从恐惧造成的卑怯中脱身而出,不心慌于恐惧,从而超越恐惧走向完整的人生,文章最后回到了一个字“家”。这个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家,它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既不会被这个家拒之门外,这个家也不会被别人洗劫一空。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处于什么状态,不管我们面前有多少千难万险,我们只要转向内心就能返回家园。这个家如天空那样开放而广阔。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立足于心中的任何地方进行教学。你可以心中有恐惧,但不必慌于恐惧。在心中有恐惧时尊重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学生与工作与自己的心灵都不分离。超越恐惧突破自我有时就是那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