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暗含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历代王朝定都为什么都选择在北方?二是南方的经济发达程度在什么时候超过北方?所以先从南方的经济发展说起吧。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三个阶段,直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才彻底完成,算起从汉末三国开始到南宋一共经历了近1000年,所以南宋之前北方经济发达程度是一直超过南方的。南方地区比如今天非常富裕的广东、湖南、浙江一带在春秋时期是属于蛮夷地区,因此楚国面积再大也经常被中原诸侯国看不起。《史记》记载“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当时流放罪犯、贬官基本都指向了经济不发达的南方。
战争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直接因素,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引起的五胡乱华、唐朝安史之乱、北宋、西夏和辽对峙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争都使得北方的士子、黔首、技术加速流向南方,直到南宋时期经过经过近百年的稳定发展经济发达程度终于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巩固发展,对北方取得了绝对优势。所以说南方的富饶是南宋之后的事情了,到现在也不过800年。
再说王朝定都,一个统一政权的都城位置选择非常重要,经济原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都城的选择会和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重合,但并不是完全重合,这也就是为何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而都城却在北方的原因。
一般来说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定都都会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地理地势:都城基本都选在有山河之险环绕的地区,比如关中地区的长安和幽云一带的北京。
潜在威胁:古代中国的威胁基本来自北方草原,所以定都靠近草原的北方有利于快速了解敌情、集结兵力防御并反击。
经济因素;之前说过了北方经济长期领先南方,长安、洛阳建都的时候都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地区平衡:一个国家如果地区发展不平衡且不采取措施的话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而都城的位置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地区发展。
总之都城的选择考虑的是综合原因,单一经济因素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