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权臣,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一”。
他早年考中进士,因权奸刘瑾当政,便引病归乡隐居,后被召回朝,抓住世宗皇帝让他去湖广祭告皇父的机会,大讲祥瑞,请奏撰文刻石,从而深得世宗欢心。因世宗沉迷道教,严嵩作为首辅长期把持朝政,期间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废弛边防,导致国家岌岌可危。严嵩的行为触发了众怒,世宗也对他逐渐疏远,最终被抄家。
严嵩的父亲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不久姚汀又以事去。第二年,徐琏继任知府。到职后,徐琏即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
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因为这年为甲戌年,故人们称之为甲戌志。后世称《正德袁州府志》。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明世宗时,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
人物点评:
对于这个人物来说。他似乎是奸臣,可是一个这样的奸臣为何得到重用,臣子是奸臣,那么用他的人是什么?真的,评价不能多写。写多了会被封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