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个读书软件浏览书评的时候。在此之前对于曾国藩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清朝大臣,高官这一方面。有时还会把他与李鸿章的事迹记混。
通过书评中的简要介绍让我对曾国藩有了简单的了解,更是让我产生了读一读他的一些事迹的好奇心,想看他是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想看他立功,立德,立言的不朽故事。
在网站搜了一下曾国藩,发现各种书籍,各种评论繁多。几经筛选,决定先看这本《曾国藩传》,在其中也是收获良多。就其中感想略做读书笔记。
本是农户家庭,历经三代终是出了一个大官。读书模样。对于曾国藩的祖父我是非常的敬佩的。在逍遥挥霍的时候听到了别人对他的评价。幡然醒悟,开始奋发图强。打下了一片基业。最最重要的是随着家业的积累,他能意识到读书当官的重要性。接着就开始了曾家三代苦逼的生活。
历经波折,曾国藩的爷爷也是没考中秀才,没考上没关系啊。谁让老曾家从祖上传下来也没有一个是读书当官的呢。但老爷子充分的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老子没考上儿子考,儿子也考不上孙子考。
书中一直说曾国藩和他的爸爸是不太聪明的。至少从读书这件事上看确实是如此。但我认为可能不太聪明的只有曾国藩的爸爸。而曾国藩的启蒙教育又是来自于他的爸爸,以至于传承了许多他爸爸的思维模式,自然而然也没造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结果。
虽然故事中说曾国藩在家中背书,梁上君子在屋顶蹲了一夜曾国藩也没有背下来。小偷却背下来了,以此来说明曾国藩的笨。但是,在他的文章被批的文理不通的时候。曾国藩能通过总结,反映,准确的找出自身的不足,哪里存在着问题。然后再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成功避免,顺利考中。显然,脱离了他爸爸的思维禁锢,曾国藩还是非常聪明的。 这就像我们常常说的,当一个人存在于他所处的环境,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与环境相适应的人,除非这个人有跳出这个环境的勇气和坚持。
成功考中秀才之后,曾国藩就像是开了挂一般。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学习,又顺利考中举人,到京城做官。比他的父亲成就高的多太多。从他的爷爷考试都考不得,再到他的父亲考中秀才,再到曾国藩高中。 经历三代的努力。很像是我们现在,多少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梦想着成功,梦想着赚大钱。可是又疏忽了多少积累呢。 谨记,万丈高楼平地起。别想着一蹴而就。一点一点的加油。
坚持,总结,对比。这是我在曾国藩考试生涯中学到的。不因严厉的批评所气馁,不因别人的评价冷语所停滞不前。一门心思的想着怎样才能做好完成这件事。是寻求巧妙方法又或是简单且看似愚笨的一头向前努力。都是我目前所需要的。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