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晨光

走进上海玻璃博物馆,你就走进了五彩世界!
先不说精彩绝伦的展品,这展馆原来是玻璃工厂的熔炉车间,由德国设计师重新设计。它在保留原有结构、突出旧厂房的特色基础上,再结合新的建筑样式的创意,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玻璃,我们都不陌生。但就是这我们看来极普通的玻璃,在设计师的创意下,却诠释出不凡的意义。看着这些充满非凡想象力的玻璃作品,我兴奋无比、流连忘返。
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制品,让我目不暇接。漫步在展馆中,栩栩如生、色泽鲜艳、璀璨夺目、精湛绝伦……一个个词语从我的脑海中跳出。我由衷地感叹:平凡的玻璃竟能如此精美;人类智慧真的太伟大了。
上海玻璃博物馆见证了上海玻璃工业的发展,也让我们了解了玻璃的形成、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我迫切的想要介绍几件展品给你,让你和一样也激动一下,好吗?

这是一个披着玻璃外衣的人类原型。艺术家试图用自身的形象,来刻画自身的某种特质,也希望借此刻画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的共性。这其中还有一些讽刺的意味:这是一件十分脆弱的保护装备,但玻璃是如此易碎,任何东西都可以轻易把它击碎,对于穿上衣服的人来说就如同作茧自缚。

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西班牙小镇——拉科鲁尼亚,孕育了一对Arribas家族的兄弟,托马斯和阿方索。兄弟俩运用了Arribas家族古老的玻璃吹制和切割技术,经营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生意。一九六四年,兄弟俩代表西班牙参加世界博览会,在那里遇到华特·迪士尼,并以精湛的手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六七年,在迪士尼乐园睡美人城堡的一个小店里,兄弟俩开始创造奇迹。

这是由柱子串联起来的十二个玻璃球,每一个球都采用了不同颜色的玻璃,并以不同的工艺手法吹制完成。作品的原型来自于理想世界的巴别塔。这立柱是奉献、辛劳、美感的丰杯,是幽深湖面慢慢荡漾开的虹色涟漪。

这是一组引人入胜的诗意之作,毎一个玻璃泡泡都以自己偶然、随性的状态放大了“支撑”的概念,提醒着我们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那些支撑玻璃的钢架,则以怪异的形态唤起了自己在空间中模棱两可的存在感:它们呈现几何形,但并不对称;它们是稳固的,但似乎摇摇欲坠;它们是立体的,但看上去又像是平面的几何线条。

“容器灯”的主体部分由玻璃吹制而成,其灵感来源于古老的“瓶中船”。瓶内的灯光处在阴影之中,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就如同玻璃瓶中的船模一样。当受到光照时,玻璃所拥有的固有色彩会将光线减弱但又不完全吸收,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规则反射,从而形成一个奇特的全息投影。
看完以上的展品,你也一定惊叹不已吧?不过,这只是极少极少的几件展品。只参观完主展厅的展品,我就用了近半天的时间。更何况还有儿童玻璃博物馆、玻璃迷宫、热力剧场等。
在上海玻璃博物馆,我的眼睛不遗余力地捕捉着美、感受着美。我和这些美丽的藏品对话,我为能和这些惊奇无比的创意不期而遇感到兴奋。
如果你也喜欢参观博物馆,我强烈推荐你到上海玻璃博物馆来看看。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