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八年四月三日星期二阵雨
也不知多少次到过石夹弄。放牛、砍树、挑柴、挖药材、淘兰草、捞鱼……

一泓清溪挂夹弄,
声自高处跌入潭。
石壁垒砌如刀辟,
万年清洗不厌烦。

于我,几十年过去了,不曾有一影像。远离故土的乡亲,望眼欲穿的心中的石夹弄,恰逢现代手段,手机一摁,收藏一段深谷光阴。

一石欲穿对岸山,
挡在夹弄大门前。
春光在望枝摇曳,
神仙府中别洞天。
我曾在杨泗旅游资源梳理时,编了几句废话:
树根做桥古水口,
野河花瀑何时有?
老鼠崖下捉松鼠,
小麦田头观飞流!
石夹弄里鱼探幽,
峡谷电站把水吐。
老虎洞石头神奇,
古坝地里谈商周。……
自源潭镇乘车至杨泗村党群活动中心,你可见到中心点下面一道弯坝,堵截了一段小冲,一汪清可见底水面,倒映出青山和白云。
探视那坝下接出漆黑的水管,穿野河桥下,经大榜埂头,一泻落差三百多米,直逼小麦田下的石夹弄。
石夹弄,幽深六十多米,峭壁高三十多米,宽不过六米,在夹弄里抬头望天,只不过数尺亮光,因之石夹一弄,名符其实。
借问野河花瀑何时有?不下大雨,野河那长达一百多米高的石头河床,是见不到花花瀑布了,河里水尽被一坝所拦。
昔日的石夹弄,也因兴建电站,于那悬崖峭壁,长年阴森的河底,贴河床阳边盖了双层楼房。
也因建房砌坝,自古拦石夹弄口头的乱石被撬起,往日深不见底的一汪水潭,也变浅了,水一浅,人就可抓住河沿突出的石头,攀爬到夹弄的中段。
如今的夹弄变成新能源输出的夹弄。
有些话本不想告诉大家,但又不得不说出来。石夹弄里清水麻石板河鱼消失有年头了,尽管近几年,上段田地无人兴种,但仍找不出一尾鱼影。
儿时,我牵着牛,总游荡在芭茅和杂树林内,而今一没得牛,唯有一条拖建材的路面,还夹着荆刺,芭茅高过屋顶,再也找不到弯弯曲曲的牛群专走的路径。
想那石夹弄的阴边,每及春草泛滥之时,一屋大大小小一群人,拎着蓝子,拿着角锄,挖刺芥菜喂猪,揪回粉白的毛香,赶在三月三里尝毛香粑。

那竹槎崖边一丛丛兰草花,长长的带着锯齿宽叶,墨绿色呈放射状散披在地面。兰草花有纯白色的,有青蓝色的,有麻红色的,也有刚钻出地面的花薹,也有一阵风老远就闻到芳香的盛开的一枝枝鲜花,每次折下一枝花,都小心翼翼地放在篾箩的安全地方,得花回家,欣喜万分,插在茶盏或玻璃瓶里,每天换水一次,一直延后半个多月,满屋子里都装满芳香。而今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再挖猪菜了,兰草花难找了,也成稀物了,同时在街市上,不见了摆摊卖兰草花的人的身影了。

花香飘曳的夹弄,香!只能香在心里了。
石夹弄头上,两块巨石相接,阳边两尺宽的石头台阶,这里是煅炼臂力的地方。七十年代,全队以老虎洞那一片山上的杂槎最多,每到桦树叶落叶之时,我们肩膀上的撑蒿穿着两捆竖立的光棍子柴,上午五趟,下午五趟,挑到大枫树岗烧窑,烧出的青砖青瓦,建造出我们新的房舍。
几十年过去了,柴到处都是,砖瓦早也不用自己烧了,连昔日金贵的苗竹,都可当柴烧,只要你愿意。
夹弄,又变成传承厚重历史的夹弄。
一九五四年,暴发特大山洪,叶湾老道士的不知是第几任的夫人,在野河失脚,跟水漂流到石夹弄的下面,居然大难不死,抓住一槎获得重生,你说是不是怪事!
石夹弄有五块平地,巨大的石头垒砌的古地,和老虎洞栗树凹的古坝齐名,昔日栽植的数株半截苗竹种也早就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二十多米高的粗壮的绿竹。春深之时,走在这几块古地里,到处可见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拜社的春笋。

石夹弄,一河两岸的石缝里有蓝花的桔梗;有红麻泡丹参;有绿旗飘扬的玉竹、黄精;有小麦苗似的麦冬;有一丛丛柴葫;有青藤毛茸茸的茜草。在那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半壁处,有一株名贵中药材厚朴,如今更胜昔日,四季常青,周长有三尺多了,滴水崖下同时还可找到我家祖传神药:滴滴株。

呵,这里是长满药材的夹弄。
我的祖父,父亲,都有一颗善心,乡里乡亲,那位被蛇咬了,总找了来,相求神药,每如此,祖辈们不论烈日当空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扛上两丈长的竹竿,冒着滑脚的生命危险,不避早晚去摘取那崖头的神药。
这株神药,方园几十里,无处可采,单就着生在石夹弄那阴冷潮湿的石壁上。记得有一次谢沟某人傍晚来讨蛇药,我只好打着电筒,陪着祖父去取药,这个鲜草药比七叶一枝花的功效还好。
它单生一片叶,有点像半夏的兜子,生长的地方不同,这味神药同时也有巨毒!
清洗出石夹弄昔日的薄薄记忆,愰若隔世,经年不挑柴,不采药,不治蛇伤,当再次游历石夹弄,触摸这石壁,很可惜,我没神功,在这夹弄石壁上雕刻。
只得假借自媒体两页,画虎类猫,转说而已。

千米黑龙发声吼,
清洁能源坐地收。
只盼源头生活水,
一河记忆注心头。
网友评论
兰花像虎头兰?😁😁😁
看您图片,是似而非。😁😁😁
夹弄显风流
车行溪水口
人在画中游
若真是有缘,还真想去那石夹弄,好好感受一番。
感觉,舒心畅快淋漓~
读老师的文章也领悟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山川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