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尤其今年,各工程项目普遍反映劳务班组难找,尤其是新开工程更是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合作班组与满足条件的作业工人,满城皆现民工荒,突击队横行。施工企业成本剧增,处在水生火热之中,进退两难。经深入地对建筑劳务用工市场了解,出现劳务用工荒的主要原因大抵如下:
1:国家振兴乡村战略步伐加快,农村就业、创业机会大幅增加,且建筑工人老龄化加剧,新增年轻建筑工人急剧下降,至使建筑一线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2:国家的宏观战略全面加速了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产开发节奏,不断上涨的房价进而促使国内大型地产商全拿地开发,超级大盘不断涌现,市场上原有的劳务作业工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大体量建设开发的需要。
3:入夏以来,有很大一部分劳务工人已非十年前为着生计而辛苦劳命,宁愿回家休息带娃,也不愿在高温烈日下幸苦挣不足以满足期望的计件工资。

4: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楼盘为抢预售节点,要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抢完预售节点开始压制工期等待资金回拢,致使劳务班组无法合理安排工人,为突击市场留下机会,滋生了打突击的这一种扰乱市场的情况。抢进度的结果就是质量无法保证(碧桂园安全事故频发就是例子)
5: 由于开发商、建设方大部分不是月进度付款,工程款是一级压一级,更有甚者“空手套白狼”。造成我们给工人的工资发放不到位。致使长期干活的工人流失,跟随了打突击的队伍,因为打突击能每天拿到自己的工资,而且工价超高还不付质量进度方面的责任。
6: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天气太热,突击价格高的离谱,出工不出活,质量无保障;造成班组施工成本无限加大,许多在建施工队伍严重亏损,造成多数施工班组要被市场淘汰退场出局,工人工资发不出来,为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埋下伏笔。
7:因为钱都支付突击工人工资,造成在工地施工的工人生活费都困难,形成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8:劳务施工班组恶性竞争,低价竞标,造成工人工资无法保障。也是工人愿意去搞突击的原因之一;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国家大力简化建筑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管理,大力推进行业监管方向转变。施工资质越来越难办理,对于施工企业,在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会遇到不少阻碍,最典型的就是低价中标、违法分包,这些问题也长期在困扰这很多建筑企业。

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不选择低价的方式往往很难中标。虽然都很清楚低价竞标是不可取的行为,但只要在低价竞标的游戏规则中,就没有最低限度只有更低的。近年来,尽管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但项目配额并未更新,中标价格也越来越地,在这种情况,能做的优秀项目很有限。
非法分包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建设项目主体不得转包,其他分包商必须经过业主同意,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一个很实际的案例,例如一些公司的产值和数量可以清楚地看到线索,某中央企业2016年的产值为1862亿,企业人员总数25万,人均产值约730万。如此高的人均产值,如何在没有分包的情况完成?非法分包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我们都清楚,可以参与大型工程项目招标的特殊资质和I类公司在技术管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资质水平较低的企业往往具有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资源整合的优势,因此,长期存在重大项目甚至所有项目分包合同,但它们只是以各种方式进行合法包装,无论如何包装项目的外部,它们都是属于非法分包的工程。
分包提成过高
分保合同的重点在于利益划分。企业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动力,一些公司将自己的项目再次转给他人,这些项目已经是低成本中标,自身的利润率已经压的很低了,在这种条件就已经不具备转包他人的客观因素了,他们会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

材料单价上涨
众所周知建设项目的材料成本通常占项目成本的比例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物料单价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根本。施工过程中,钢材、混凝土、水泥、河沙、石材等材料的价格随时可能随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在某些条件,作为一些项目的承包商,完全没有考虑这项因素,材料价格没有增加,也没有调整,一旦建材价格大幅上涨,中标人将承担巨大风险。
营改增
营改增的实施,让全国各地的所有施工单位,无论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受到的影响都不小。营改增的到来让建筑企业面临的形势增加了很多的干扰因素,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许多项目以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来竞标。税务改革后,虽然可以扣除增值税抵扣,但如果想在买物料时打开物料扣减,将面临物料成本增加,并且这过程需要更加标准化。
环保方法助力文明施工
现在的建筑现场已经在往更加规范的道路前进,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是前提条件。对标准化的高要求直接导致建筑单位的成本增加,然而该项目的中标价格并未跟随上涨,导致建筑行业利润越来越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