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竹子,我们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岁寒三友”之一,是与梅、兰、菊齐名的“四君子”,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赞美……
然而,也有“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样的刻薄讥讽。
看似都有道理,无可辩驳,然而读之却如芒刺在背。
但同时,内心也豁然明朗起来,不再纠结于获得所有人的满意与认可。
另一方面,也懂得了要让自己内心更加宽厚柔软,多关注事物好的一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同样,这令我联想到了在中国传统合香中非常特别,且尤其被道家合香所看重使用的一味香药——甘松。
甘松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其后列入《海药本草》和《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曰:
“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从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之,作汤浴令人身香。”

且甘松温而不燥,亦不腻滞,有温通止痛之功,芳香能开胃醒脾,故虚寒胃痛加入健脾药中尤为适宜。
然而,不少初学者,刚开始用甘松时,闻到的却是一股奇怪的腐朽味。而我最开始尝试根据古方,用甘松来合香时,做成的香品却是一股匪夷所思的臭脚丫子的味道。
后来经过多方求证,才知道,问题出在甘松上。
甘松主要取其根部入香或入药,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多生长于沼泽草甸、河漫滩和灌丛草坡。采集到的甘松需要经过仔细地清理,去除根上附着的泥沙杂质,否则就会有杂味。
为了方便使用,我直接购买的是别人打好的甘松粉。原材没有经过精心处理,直接干燥打粉,结果就出现臭味。
甘松的生长环境及特性,决定了它的味道兼具“香”与“臭”。去粗取精,勘破繁芜,才能收获最迷人的芬芳。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态度,决定了我们拥有怎样的世界。《维摩诘经》中说“心净则国土净”,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当下便是在佛国净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