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一首民国著名抒情诗人朱湘的《镜子》。朱湘是相当自我和偏激的诗人,看不惯当时清华只为分数的教学,直接就休学,一辈子没再回去。这位一身都是刺的诗人,不谙人情世故,一生在社会颠沛流离,最终被生活逼迫,1933年12月4日,在从广州驶向上海的“吉和号”轮船上投江自尽了。听说还是在李白投江的采石矶附近,纵身一跃的。说实话,够传奇!
因此常有人说他性格太脆弱,但我不这么想,他一生风雨飘摇没过几天好日子,当他笔下的诗歌却是极致的优美。音韵情感技法比混得风生水起的徐志摩相比一点不差。鲁迅更称他为“中国的济慈”。让人敬佩。
一个人死的结局很多时候是根于时代和社会的,但创造的善,美是源于人自己内心。所以他这种孤芳自赏,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一种大勇敢大坚强。以革命家的精神挣扎着活,以诗人的烂漫纵身而死,他快有屈原那味了。
这就像他写的这首《镜子》里说的:
“对着灵魂,它照见了真相
照不见善、恶----人造的名词 ”
写得太好了,他自己也活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
拜读于杭州西溪出租屋内,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