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腔之有情  动则有意——声乐表演现状评述 ——耿伟

腔之有情  动则有意——声乐表演现状评述 ——耿伟

作者: 耿伟 | 来源:发表于2020-11-13 13:43 被阅读0次

声乐是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单论声乐表演而言是声音技术、技巧的显示;而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又是舞台心理活动的意识过程,这种意识过程,由作品的具体内容决定,再通过演员恰当的动作化、形体化来表现。当然,这种表现要结合声音艺术的听觉效果基础上来感受表演的视觉效果,我认为这种声乐表演人才模式的培养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声乐课程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对于专业型、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是建立在声乐和表演共渡的基础上,共渡要求在统一战线(声音艺术和形体表演不能被孤立)、统一思想(声乐老师一定要有表演能力和表演意识)、统一模式(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这种方案不是传统的生搬硬套),也就说明这种表演模式不能是单纯的借鉴戏曲唱念做打程式化的套用、更不能是单一技巧的炫耀、也不能是声音模式表演类型的克隆(对某位歌唱家的表演和声音的模仿)。音乐舞蹈学是音乐和舞蹈的学科,而今音乐是音乐,舞蹈是舞蹈,更多的则是自居气高,自有派别,导致学科门类形成严重的壁垒,这种壁垒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共进,我不仅认为声乐表演的学生要多向舞蹈专业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舞台上的做打、神态的显现、动作的协调、内心人物情节在形体方面的刻画。舞蹈演员也应该向声乐演员去学习,学习音乐的节奏律动、学习声音的情绪表达等。但是目前而言,这种学科的壁垒存在于学生层面,包括我们的老师层面也是这般,艺术大观园是不该被独立和割裂开的,艺术学是综合门类最广的也是交叉学科最纷繁复杂的学科,近几年学界多提倡交叉学科的原因也是这一点,如果艺术门类也在搞闭门造车的一套是可怕的,是自断后路的做法。在学习声乐演唱这几年,我也是一向主张我们要积极地去向当地有名的一些戏曲演员学习,不管是唱腔还是舞台的表演,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我们绝大多数对于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声音艺术的表现上,更多的是突出技巧、突出声音、突出能力、突出音强(当然仅仅一部分教师还在追求以往的大而响的艺术)而忽视了舞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纵观各类艺术活动,我们很多的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动作千篇一律,肢体动作生硬牵强、枯燥无味、眼神空洞无物、面容不冷不温。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这是整个声乐表演教学体系的问题,不是一己之力的作用。我们作为声乐表演的研究生,在追求声音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表演能力的提升,声乐表演是一个综合门类,不仅是声音的表现更是舞台形体的表现,实践过程中要能够不断的向有丰富经验的演员学习,尤其是戏曲演员,学习他(她)们的表演模式,学习他(她)们的唱腔设计,学习他(她)们的艺术修养。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做到行腔之有情,动作之有意。

2020年11月13日于海南师范大学金鹏公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腔之有情  动则有意——声乐表演现状评述 ——耿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dvbktx.html